文章目录
冬至吃腌肉的来历
1、冬至吃腌肉的来历
民间流传冬至日腌的肉,不流油、不腐坏,而且特别香嫩。所以,很多地方有在冬至宰猪腌肉,留备过年所用的习俗。四川渠县、简阳和湖南宁远等地家家户户的冬至肉,就是在冬至日宰猪腌渍的。冬至肉阴干后存放,历久不腐,而且味道香美。四川武阳有句俗话说:“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活。”在湖北地区,各家则在冬至日腌鸡鸭鱼肉,风干后备新年食用。浙江嘉兴称所腌的鱼、肉为“年鱼”“年肉”。江苏地区惯于冬至日腌酱瓜。在浙江杭州,则是把冬至日当作自家腌菜的开缸之日,开缸前先祀,而后可以取出食用。
2、腌肉的做法
买来的五花肉不要水洗,用干净略潮湿的布将表面血污擦拭干净,晾在风口里吹至干燥不粘手;把盐和花椒倒入炒锅里中火加热,待花椒出香味、盐色微黄时离火放置不烫手,然后取2/3的量均匀抹在肉上,稍加摩擦;准备一个合适(陶或瓷)的腌制容器,将肉排放其中,淋上1勺高度白酒并压上重物,放置在远离热源的阴凉处;24小时后,把腌制出来的水份倒掉,将剩余的1/3花椒盐抹在肉上,再淋上1勺白酒,重新压上重物继续腌制;48小时左右即可完成腌制,将咸肉用绳串起吊在风口处阴干。
制作腌腊制品的材料一定不能水洗;所谓腌腊制品,就是通过腌制、风干使材质变得紧致、香醇;腌制后的食材,只须在烹制前用温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腌制前不洗,能使保存期延长很久;肉与盐的比例为每斤(500克)肉∶3钱(15克)盐,所谓1斤肉3钱盐,盐的用量指的是10进制的换算法,即50克等于1两,又等于10钱。
3、腌肉怎么保存
咸肉风干后浸入植物油中,可保存一年不坏。在缸底放上竹架,撒点食盐,将风干的腊肉放入缸内,每层喷一层白酒,最上一层洒些盐,盖上牛皮纸或草纸。然后用盐水调泥封口,不要漏气,可保存一年。将风干的腊肉放入陶器,用布蒙好,盖上木板,找一干燥处铺上6~7厘米。去除腌肉上的盐一般用清水漂冼方法来溶解,但其实用清水漂洗并不能达到退盐的目的。正确的方法是腌肉上过多的盐可用盐水来漂洗。盐水的浓度应低于腌肉所含盐水的浓度,经过几次漂洗,腌肉上的盐就逐渐溶掉,最后再用淡盐水洗一下即可食用。
冬至的其他习俗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节的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1334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