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1、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据史书记载冬至吃水饺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辞官回乡,当时正是冬季,他发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2、冬至如何健康吃饺子
2.1、多蔬菜少肉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也越来越讲究。很多人习惯了大鱼大肉,平日也摄入过多的脂肪。因此,在冬至的这一天,可以只用蔬菜做素菜馅的饺子,一样美味健康。如果觉得有肉味才更好吃,也应该坚持少肉多蔬菜的原则,而且不要用太肥的肉。
2.2、油适量盐少量:许多人包饺子的时候,为了使饺子更香,总会往饺子馅里加好多油。实际上,我们平时的饮食都摄入了不少油,所以包饺子的时候油应该适量,不要放太多,点到为止才更健康。一旦油放多了,吃多了不免油腻,很多人就会放盐去调和口味。殊不知,盐放多了,吃得自然就多了,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这对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大大不利。因此,不仅油要适量,盐更要少量。
3、冬至饺子的做法有哪些
3.1、羊肉馅。原料:净羊肉500克、韭黄250克、姜末50克、葱末50克、花椒5克、鸡蛋2个、精盐5克、胡椒粉3克、料酒15克、酱油20克、香油25克、花生油25克。
制法:羊肉洗净剁成细粒;韭黄洗净切细末;花椒用开水泡成花椒水。羊肉末用姜末、葱末、精盐、胡椒粉、料酒、酱油、花椒水、鸡蛋液拌匀,再加入香油、花生油拌匀,最后加入韭黄末和匀即成。
3.2、素菜馅。原料:大白菜1000克、水发香菇150克、豆腐干100克、鸡蛋4个、葱末50克、精盐1克、胡椒粉5克、白糖15克、味精15克、香油50克、精炼油150克。
制法:大白菜洗净,切为细末,用精盐腌渍后,挤干水分;水发香菇、豆腐干均切细粒;鸡蛋磕入碗中,加精盐搅成蛋液。炒锅置火上,放入精炼油烧热,倒入鸡蛋液摊匀煎熟,起锅晾凉后剁碎,加入大白菜、水发香菇粒、豆腐干粒和匀,再加入葱末、精盐、胡椒粉、白糖、味精、香油等拌匀,即成。
冬至各地的饮食习俗
1、滕州: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2、苏州:米酒。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3、闽南:姜母鸭。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冬至时节养生的原则
1、多做运动:喜欢晨练的老人们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这样阳气升发,还可以晒太阳补阳,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轻人更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很少晒到太阳,身体内血液不畅通,更容易生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感冒。
2、快乐情绪:冬季养生中情绪养生是必不可少的,有个好心情,就是一剂很好的养生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都暖洋洋的,而且身体的气血也会通畅,不会气郁气结,少生很多病。
3、食补温肾:冬季食补最主要的是补肾精,因为肾属冬天,冬季里是补肾的最好季节,而冬至是最重要的补肾节点,如果这个时候肾精亏虚,来年真的会感到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