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太极拳的动作特点
1、太极拳的动作特点
太极拳轻松柔和,不拘不僵,合乎生理自然。柔和的活动有利于身体放松和呼吸自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进行锻炼,不会发生体育性意外。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所以柔和是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
太极拳运动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这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才便于掌握要领,慢而不停的动作,运动量才大。
太极拳的动作(上肢),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练起来灵活自然衔接和顺,避免直来直去。动作圆活,不滞不僵,就要以腰为轴,太极拳论中强调腰的动作,谓之“主宰手腰”。所以圆活性在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
整套太极拳动作,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起来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太极拳运动要求“一动无不动”,而动时又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四肢、躯干)相合,故每打一势都要有完整性,而从始至终更需要有完整一气的特点。
2、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是,在抗日战争之前,全国各地的太极拳家无不尊张三丰为祖师。
其原因是,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3、太极拳的好处
3.1、提高平衡力。练习太极拳要讲究左右、前后、开合等,能有效使我们全身得到锻炼,且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等。
3.2、延缓衰老。通过对比,持续6个月太极拳运动前后,中老年人血液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如T细胞亚群、NKT细胞等)的变化,以及练拳者的认知、情绪等心理指标的变化发现,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均有所上升,免疫功能改善明显,能延缓衰老,幸福感也更强。
3.3、调控血压。练太极会优化心血管中枢调节机能,改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等,从而有助于降压。
3.4、改善神经功能。研究已表明,通过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姿势控制能力有所改善,这可能与练习调节了患者的本体感觉有关。
3.4、增加骨密度。练拳时,对肢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关节支配力量有很高的要求,通过锻炼能对骨骼产生很好的刺激,帮助中老年人提升肌肉力量,增加柔韧性。
太极拳适合何种人群
太极拳最适合的人群是有兴趣的人群,只要想学都不嫌晚,但是相对而言,越早学太极拳好处越多,五十岁学太极拳是晚了点。六十、七十岁才学太极拳对想活动的人群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三十岁、四十岁能学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十岁、二十岁能学太极拳最好。景老师教过的学员超过1500人次,有趣的是无论中外男女老少,都有太极拳的爱好者。由于现代人不是很注重健康养生,对于有深度的太极运动、太极哲学或是太极艺术文化与太极武术,很难抽出时间来投入研究,专注的学习太极拳,所以一般人把最适合打太极拳的人群年龄定为退休之后的老年族群。
太极拳心法
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