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识(3)

besoo2020-01-13  235

导读: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在血瘀的病理状态下,血液的流变特性发生改变。血液流变学异常间接反映了脏器瘀血,可作为血瘀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大量临床与实验资料证明,血瘀证一般都伴有微循环障碍。产生血瘀证是由于血液成分与性状改变而粘、浓、稠、聚。…

活血化瘀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识(3)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在血瘀的病理状态下,血液的流变特性发生改变。血液流变学异常间接反映了脏器瘀血,可作为血瘀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大量临床与实验资料证明,血瘀证一般都伴有微循环障碍。产生血瘀证是由于血液成分与性状改变而粘、浓、稠、聚。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显著的高粘状态,从而影响了微循环灌注,加重了萎缩病变。通过活血化瘀法改变血液流变状态,增加局部血供,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血液流变异常还与萎缩轻重程度呈正相关,萎缩程度越高,血液流变学异常程度越重。全血粘度升高后可致血液内摩擦力上升,血流减慢,腺体萎缩。侯冬梅等从血液流变学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表现为萎缩程度越高,血液流变学异常程度越高

  〔1〕马纲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中医分型测定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证实了脾胃虚寒型、肝郁脾虚型均存在明显血瘀证,而肝胃不和型次之,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表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比中、轻度瘀血更严重

  〔2〕张维颖等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皱微循环变化的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

  3、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法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瘀为患,因而其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法。但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临床上少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属单纯血瘀证,多并见他证,故应根据辨证,分别选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方法。益气活血法适用于胃痛隐隐,食后脘胀,痛时喜按,饥饿劳累更甚,嗳气得食稍缓,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白偏腻、或边有齿痕,或舌有瘀斑,脉细弱或涩滞不畅。治以健脾和胃,化瘀定痛。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失笑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砂仁、木香、枳壳、神曲、蒲黄、五灵脂、丹参、桃仁、莪术等,若食后胀甚加苏梗、佛手、鸡内金;胃痛得食可缓加黄芪、桂枝、白芍;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太子参、当归等。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5114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