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认为: “小儿黄疸一证,以两目先黄,继则遍及全身肌肤,黄色鲜明或晦暗。由于体质强弱不同,湿热、寒湿有别,病程长短差异,因而临床表现也就各有不同。但是辨证论治的关键,首先在于区分阳黄和阴黄。”
阳黄多属实证、热证,症见面目、周身皮肤发黄,其色鲜明,黄如橘皮,不欲吮乳,小便短黄,或有大便秘结,舌红,苔色黄腻或白腻,脉滑等,属于湿热熏蒸,郁而发黄,治当清热利湿。
阴黄多属寒证、虚证,症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而无光泽,神疲倦怠,四肢不温,食欲缺乏,恶心易吐,大便溏薄、其色灰白,小便短少,苔白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属于寒湿阻滞,脾阳不振,治当温中化湿。
由于小儿体禀纯阳,湿邪多从热化,所以临床阳黄居多。又因小儿脾常不足,稚阳稚阴,若阳黄迁延日久不愈,或过用寒凉清利攻下之品,损伤脾胃,阳气受遏,常可湿从寒化,转为者也不乏其例。
解表退黄法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黄疸病候》云:“黄疸之病,由脾胃气实而外有湿气乘之,变生热……蕴积成黄,蒸发于外。”在潮湿多雨季节,小儿感受外湿,可以熏蒸发黄。其证初起,往往黄色鲜明,伴有身热,兼有头痛、目眩、身重嗜卧,则为表湿之候。如果寒湿束表,多呈身痛恶寒、口中不渴、脉象浮紧。均宜解表退黄,如羌活胜湿汤加减,可使湿从外散,迅即黄疽消退。
例:王幼。病经5日,初则目珠发黄,继则全身黄染,兼见形寒、身热、倦怠无力,汗出不畅,脘满纳呆,小便短黄,苔色薄白,脉象浮弦。证属外湿遏表,蒸郁发黄。治宜疏表散邪,佐以利湿退黄。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6271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