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阻于中焦,阳明热盛,往往腑气不通,出现身目发黄,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如浓茶,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有力现象。治当通腑退黄,给邪以出路。宗张仲景大黄硝石汤加味治之,使邪从大便而出,则黄疸自可速退。
例:孔幼。病经旬余,黄疸不退,有逐渐加重趋势,腹部胀热,大便5日未更衣一次,小便红赤不利,小儿烦啼不已,睡卧不安,人暮身发潮热,舌苔黄腻而干,脉象弦滑不靖。证属湿热夹积滞不运,腑气壅塞不通。治宜通腑荡涤邪滞,庶几黄疽可以消退而诸症自解。
处方:生大黄10克(后入),芒硝5克(冲),枳实5克,炒川厚朴3克,茵陈1 5克,车前草10克,土茯苓10克,焦山楂1 0克,上建曲10克,生姜皮l克。2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二诊:药后正恭畅解,头身汗出,黄疸减轻,腹胀烦急较已,人暮潮热亦退,惟小便尚呈红赤,苔腻未消,脉仍弦滑。治再原方增损以希接效,而免生变。
处方:生大黄10克(后人),茵陈15克,枳壳5克,黄柏10克,土茯苓10克,车前草5克,橘皮3克,焦山楂1 0克,上建曲10克,生姜皮1克。
【按】清利湿热固可退黄,解表散湿也可退黄,但是尚须注意大便的通畅。《黄帝内经》云:“六腑以通为顺。”腑气通则邪有出路。故治疸应该保持大便的通利,使邪从大便而出,黄疸因亦迅速消退。该例疸发旬余,黄色渐趋深重,除了小便短赤以外,主要在于大便5日未解,腑气不通,邪无出路,以致病情日臻严重,势将化火伤阴、扰动心肝。 故用大黄、芒硝以泻热通腑,茵陈、车前草通利湿热,枳实、厚朴消满去胀,土茯苓清热败毒,山楂、建曲导滞和中,生姜皮清热利便,使湿热之邪从下窍而出,收到疸退症解的效果。前贤张锡纯曾云:“大黄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为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也能调气, 治气郁作痛……故虽力猛,有病则病当之,但有多用不妨者。” 因此,通腑退黄,大黄为必用之药,更宜生用后下,则收效尤佳。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6272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