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病篇

besoo2020-01-13  186

导读:湿热病是湿邪与热邪相合而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群的总称,属于湿热病学的范畴。临床发病率很高,病程缠绵,难以速愈。尤其在南方卑湿之地,夏秋之交,溽暑熏蒸,不论小儿和成人,均广泛发生。  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    孙老认为,湿邪为病,其临…

湿热病篇

湿热病是湿邪与热邪相合而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群的总称,属于湿热病学的范畴。临床发病率很高,病程缠绵,难以速愈。尤其在南方卑湿之地,夏秋之交,溽暑熏蒸,不论小儿和成人,均广泛发生。

  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
  
  孙老认为,湿邪为病,其临床特点一是“重浊”:重的方面,如头重、身重、四肢沉重、腰重、背重等;浊的方面,如小便浑浊,大便黏臭,湿疹、疮疡流水,小儿口角流涎,即分泌或排出带有浑浊的东西。二是“滞腻”。如舌苔浑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停滞不去,难期速效。三是“下流”。因湿与水同类,水湿之性趋下,如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等。四是“伤阳”。因湿为阴邪,阴盛则伤人阳气,特别是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出现运化失健,如纳食呆滞、腹胀形寒等。临证时,有的病人诉说自己头上像戴着帽子一样,总觉得昏沉沉的,周身不舒服,像被绳子捆着一样,总没有精神,腰背沉重,懒洋洋的;有的病人则诉说,天气一有变化,总感四肢酸痛,沉重麻木,嘴里没味道,不想吃东西,吃了点东西就觉得腹部发胀,胸中像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样,舌苔浑腻。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湿浊”之病。

  湿邪是六淫之一,与燥邪相反。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常能保持燥湿平衡,阴阳协调。如果一日失去这种平衡,就可产生病态。由于人体正气的不足,再加上湿邪的侵犯, 自然也就产生“湿病”了。所以,湿病的产生,既可由外感引起,也可因内伤导致。外感引起的称为“外湿”,内伤导致的称为“内湿”。外湿的发病多与气候环境变化有关,如阴雨连绵,居处潮湿、淋雨涉(等,邪由体表肌肤侵入。其临床表现为怕风形寒,头痛身重,肢关节酸楚、麻木等,通常就是在梅雨季节或潮湿环境下所患伤寒感冒或风湿痹症,往往兼夹风寒之邪致病。由于风为阳,最易化热,一旦化热,出现热象,如发热,面黄,口渴,小黄赤,大便热臭,关节红肿,舌苔黄腻,舌质红赤,脉象濡数等,那就转化为“湿热”之症了。至于内湿为病,常常是由正气足,脾胃失和,乜运化饮食中的水湿,致使水湿停聚凝滞而成。其临床表现初起多为口腻、口淡, 自觉不爽,不想喝水,胸部发堵,不思饮食,消化不好,腹部作胀,此即一般所谓“湿困脾阳”之症。但往往多从寒化, 自然也不排除湿郁化热。如果兼见面白畏寒,恶心呕吐,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泄泻清稀,关节痛而不肿,甚至出现水肿,舌苔白腻,舌质淡,脉象沉等,那就转化为“寒湿”之症了。因此,内湿和外湿,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兼见;寒湿和湿热,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病情复杂,往往造成长期不愈的局面。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6443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