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 经 图 》(4)

besoo2020-01-13  128

导读:六根不漏自然有六根震动之景。有人感到震动就属六根震动之例,有三十六动,三十六个真人,三部八景。六根震动现象摘自“灵宝经”:神主气,用神控制自己的气路;气育神,气养育着神,气足了神才能旺,神旺才能自己支配自己真养至神炁真皈大定,混为一体,结成…

《 内 经 图 》(4)

六根不漏自然有六根震动之景。有人感到震动就属六根震动之例,有三十六动,三十六个真人,三部八景。六根震动现象摘自“灵宝经”:神主气,用神控制自己的气路;气育神,气养育着神,气足了神才能旺,神旺才能自己支配自己真养至神炁真皈大定,混为一体,结成金丹大药。一震,脐下至外阴上,小腹发热,会引起全身发烧,震动得厉害。这时一定要封住下三窍,搭住下鹊桥,不使热感缓解了,一变凉,马上把意念转入到舌下两窍;二震,两肾烫,急热,意念要转到脐下;三震,两眼内吐光,流泪;四震,耳后生风,要注意两个***的变化,女的注意卵巢的变化,做到雌龙退回阴府;男的注意外肾的变化,做到龟头回缩,缩到腹腔里去,这时开始练丹;五震,脑中鹫鸣,震动,身体发抖,受不了。这时要运行卯酉周天,高不出心,低过脐下。卯酉周天就是肾、肝、心、胃、肺相转;六震,鼻根震动,流的不是鼻涕,根似水,要让它流空,流空以后上鼻夹。上鹊桥有两穴,要看到鼻孔内的两穴。六震正符合咱们的练功过程,已经开始有小药了。
  从内经图和修真图里可以看出一个人有什么病,练功之前有什么病,练功之后病情有什么变化。还可看出一个人练功练到什么程度,练得好坏。

  道家讲看问题应当跳出界外,要客观地对待事物,从旁观来观察事物,聪明难,糊涂更难。修炼“引仙法”应当难得糊涂,少管闲事,要跳出私利因子,处理好家庭事物,方能练好功。

  经络总则:手之三明,从藏走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到足;足之三明,从足走到腹。

  此为大周天走向,从藏开始,从肺经~大肠经~胃经~牌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做功时哪个经络抖动,哪个经络就开了,看看与哪个脏腑有关系。第一个开通的都是肺经。

  十二经络转后一闭死,大周天才算走完,任督二脉才开通,小周天这才开始运行。十二经络闭死后,练功是热在转,将会是另一个景象。

  李经纬《内经图》释
  
  一、关于《内经图》名称:《内经图》或称之为《内景图》,其实按其内容与图示目的是很不相同的,当然也有相关性。《内景图》严格讲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其目的是要给予学习人体解剖、内脏关系的人以图示,而《内经图》则明显富有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目的。《内经图》与《内景图》实际上可能都源于《黄帝内经》之有关内容,而《内经图》之命名,可能包含着“内丹修炼”经典之意。

  二、《内经图》与中医学、道家的关系从《内经图》的内容实质来看,所示人体脏腑经络生理与解剖部位关系看,与中医学健康长寿、养生养性学问关系密切,或即源于中医学内容之发展。但从对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重新命名与界定、图示练功法要领来看,其语言特点其道家理论更为突出。

  中医学的发展,在历史上与中国道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中医学养生的理论与技术,与道家长生不老的思想、习练方法等十分密切。道家思想对中医理论源薮《黄帝内经》与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有着深湛的渗透。或者说,道家关于健康、长寿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指导过中医药学的发展。譬如:《黄帝内经·素问》开卷就以黄帝问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何也?”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神农本草经》分药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多述服之轻身延年,不老神仙之服食炼丹之药品,几乎完全是道家炼丹服后以求健康长寿甚至成仙的理论。

  古代著名中医学家晋·葛洪、梁·陶弘景、唐·孙思邈、明·李时珍等等,既是伟大的医学家,也以精于道家学理对道家养生养性颇有研究的大学问家。他们不但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成就,而且在融道家养生养性思想与方法于中医学、促进中医学养生养性健康长寿的完善,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道家养生养性在追求不老神仙的目标上,在唐末、宋、明时期,他们日益将其内容、人体脏腑、经络、体位功能等神秘化,发展了含蓄、曲隐风格,谜辞隐语泛化,而且在命名、理论上日益众说纷纭,使一般人越来越难以理解与掌握,成为少数道师、道士的专利。中医学在道家养生思想之影响下,逐步摆脱修炼成仙目标的制约,而对其有益于人体健康、防治疾病等思想与技术则充分吸收加以发展,从而日益成为比较科学养生养性的代表。

  三、道家养生与《内经图》道家关于追求健康,延年益寿思想与方法技术,集中表现在:
  
  1、修炼长生不老丹药,寄希望服食不老丹药而成仙,即炼丹派,后称为外丹;
  
  2、修练内丹,后世发展为静养功,即将外丹炼制方面的若干学理、学术语引入人体静养功法之中,或即现时所称的气功;
  
  3、五禽戏和太极拳为代表的导引动功。

  炼丹服食盛行于秦汉魏晋时期,由于引起服食者的广泛中毒而遭到医学家、学术界的反对声讨而衰落。静功的气功与动功的五禽戏、太极拳等则继续得到发展和丰富。

  《内经图》代表了道家静养功思想与技术的真谛,其廋辞、谜词、隐语在图示与论述上大量出现,更是道家宋明以来的典型风格。

  据分析研究,《内经图》约彩绘于清初皇宫如意馆道家画师之手,《内经图》的创意依据,当源于明代气功学家尹真人佚名弟子于万历年间(1573—1619)所撰《性命圭旨》,有人将《内经图》与《性命圭旨》进行了比较,认为《内经图》直接继承了《性命圭旨》反照图等精美绘图的谜戏画风,使静功小周天法(内丹修炼)的图示更隐晦、更形象、更艺术化,使整个人体形象完全隐于一幅“山水风景”之中,从而以谜辞隐语结合精美图画,形象化讲述了道家“内丹修炼”的经旨、方法与技术。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772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