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公元2世纪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以后历代医药学著作均有茶剂的记载。如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用茶治疗下痢脓血。至梁代,名医陶弘景认为茶“(主)好眠”,这一时期人们已认识到茶的药用价值,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唐宋时期,茶疗理论基本形成,《唐本草》对茶叶的功效记载已趋完善:“(茶叶)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消宿食”。唐代《外台秘要》中有“代茶饮方”的记载,应是较早的茶疗方。宋代茶疗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各种医药专著收载的茶疗方也比较多,尤其是由朝廷组织有关专家编撰的《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由官方颁布的带有法典性质的专著中都有专章介绍“药茶”,如《太平圣惠方》九十七卷中载有“药茶诸方”,列有茶疗方10余种。至此,“药茶”一词首次载于医书。宋代以后,药茶的应用日益增多,元代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记载了各地多种药茶的制作、功效及主治,是记载茶疗法内容较全面的专著之一。明代朱棣等编的《普济方》设有“食治门·药茶”篇,收载有葱豉茶等茶疗方8首。李时珍对茶的药用研究极为深入,在《本草纲目》中除了对茶的功能主治有精辟的论述外,还载有治疗“气虚头痛”、“热毒下痢”“解诸中毒”等茶疗方16首。清代茶疗法的研究和应用更为普遍。从近代编撰出版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可知药茶为清代宫廷用药的组成部分,如安神代茶饮、清热代茶饮、利咽代茶饮、平胃代茶饮等颇有效验。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918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