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登革热传染源有哪些
1、登革热传染源有哪些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染源并不单一,既包括了人群中的已确诊患者与隐性感染者,还包括了携带有登革热病毒抗体的蝙蝠、鸟类、犬类等动物,其中已确诊患者的感染性在其发病后1-3天内处于最高峰。但是这种传染并不会从一个患者直接传染给另一个患者。
2、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人体被这种伊蚊叮咬后,登革热病毒就会随着伊蚊的唾液进入人体,使得被叮咬者感染病毒。倘若患者在发烧初始或退烧阶段被叮咬,蚊子就有可能携带上登革热病毒,而在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会把登革热病毒扩散开。故一旦有患者被确诊为登革热,就应当立即实施隔离治疗。
3、登革热的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的登革病毒继续进行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亦可导致血管水肿和破裂。登革病毒的复制可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再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感染了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小时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痫,用身骨、肌内及关节病,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己可见。儿童病例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发热持续2~7天。部分病例于起病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型。发热期R1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数周后才能完全康复。
2、皮疹:子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臣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同一患者可见不同形态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天。
3、出血:约25%~50%的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跪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天。
登革热怎么治疗
1、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2、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3、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4、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5、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927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