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张幼,男。午后当风盥浴,入夜忽惊寤不安,抚之儿病热矣。翌日来诊,微恶寒,热未退, 无汗,闷咳气粗,呕恶黏痰,腹胀,随溺排出黄色黏便少许,其味酸臭,苔色淡黄腻,脉滑数。患儿体素丰,本有痰湿,加之风邪在表,食停于胃,此外感痰食互结之证也。为阳邪,勺阴邪,两者皆易热变。权衡表里,其治应表一里二,未可为“先表后里”之序所囿也。
处方:淡豆豉6克,桔梗3克,制半夏6克,炒黄芩4. 5克,川黄连1. 5克,炒干姜2.4克,茯苓6克,炒神曲6克,生甘草1. 5克,香葱3支。
二诊:药后汗出热退,呕止,续得溏便3次,腹胀全消,惟咳嗽转剧,伴有痰声。病本在脾, 其标在肺,治当健脾化湿,佐以肃肺祛痰。
处方:茯苓6克,炒白术6克,焦薏苡仁6克,炒白扁豆6克,制半夏6克,炒枯黄芩6克,橘红3克,莱菔子3克,水炙甘草2. 4克,大枣3枚。3剂。
尽剂后咳、痰均已,嘱常食八珍糕(见《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旺土胜湿,以杜生痰之源。
【按】张仲景设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其中干姜、半夏用量与黄芩、黄连用量相比,约为3:2,应视为“苦辛平等”(王旭高语)之剂。孙老运用半夏泻心汤,取半夏燥湿消痰,配干姜散结宽中,佐黄芩、黄连泄热除痞,苦辛并用,寒热平调,以适应脾胃之性。中用茯苓健脾利湿,加神曲助运,甘草和中。表有风邪,用葱、豆豉、桔梗轻清宣上,使邪从汗解,不致传里化热。二诊表已解、里渐和,一则健脾利湿,二则肃肺化痰,并寓平调寒热、理顺升降于方药之中,可谓善摩古意而不拘泥于古方者也。三诊以八珍糕健补脾胃,巩固后天之本。他认为,半夏为治脾湿证之主药,凡脾虚生湿为饮、成痰者,皆可用半夏燥之,盖“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本草从新》)。 因此,对小儿水肿、泄泻、咳嗽痰多者,恒喜用之。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9910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