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皮脂腺囊肿用药有哪些
1、皮脂腺囊肿用药有哪些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青年人活力旺盛,体内湿气过重是导致囊肿形成的原因之一。姜半夏,夏枯草,玄参,茶树根,白芥子,陈皮,茵陈,莱菔子,生山楂,蒲公英等中药联合起来使用,会让清热解毒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起到治疗皮脂腺囊肿的作用。
西药治疗。皮脂腺囊肿患者可以用一些外涂的药膏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皮脂腺囊肿的药膏有莫匹罗星软膏,它属于一种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对患处涂抹药膏后,会让患处的炎症得到治疗,炎症消失后,囊肿也就会逐渐消散。
2、皮脂腺囊肿临床表现
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颜面、胸背等处,多数生长缓慢。未合并感染时,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物呈球形,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小者数毫米,大者近10厘米。中等硬度,有弹性,高出皮面,与皮肤有粘连,不易推动,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其中心部位有针头大脐孔凹样开口,呈蓝黑色,形如针头粉刺,挤压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样内容物,内容物为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常有腐臭味。皮脂腺囊肿癌变极为罕见,但易继发感染,若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囊肿在外力下可以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且易于复发。
3、皮脂腺囊肿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
是一种由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肿,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部组织粘连甚紧,常长在身体中线附近,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等处,属错构瘤。
表皮样囊肿
又称外伤性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多因外伤(尤其刺伤)将表皮植入真皮而成,肿物表面常有角质增生,好发于手及足踝等易受外伤和压迫的部位。
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呈扁平分叶状,位于皮下,用手指沿肿物两侧相向推挤局部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征。
皮脂腺囊肿和脂肪瘤的区别
病因区别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是一种全浆分泌腺,没有腺腔,整个细胞破裂即成为分泌物,和其中携带的细菌以及脱落的角质细胞形成皮脂,通过皮脂腺导管排出皮肤外部。当皮脂腺导管堵塞时,皮脂不能正常溢出、逐渐潴留积聚,腺体逐渐胀大就会形成滞留性囊肿,这就是皮脂腺囊肿。
脂肪瘤:正常人体内都会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使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处于活跃状态,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加上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等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会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结合,形成脂肪瘤。部分患者显示有遗传因素。
外形区别
皮脂腺囊肿:小者如米粒,大着直径可达7~8厘米,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球形囊性肿物,偶见中央有针尖大的孔,可挤出油脂样物,有臭味。
脂肪瘤:脂肪瘤和周围组织之间的边界很清楚,其质地较软,大多数体积都较小,直径1cm内,颜色和正常皮肤一样,若放任其生长,有的直径可达到20cm。
生长部位区别
皮脂腺囊肿:生长在体表的真皮层内,在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如头部、面部、前胸、后背等。
脂肪瘤:生长在皮下组织中,任何有脂肪的部位,如四肢、躯干及腹腔之间。
易发病人群不同
皮脂腺囊肿: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但在青壮年中比较多见。
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年龄多较大,儿童较少见。
皮脂腺囊肿会自行消失吗
粉瘤一般是不会自动消失的,其是良性的存在,可治疗也可不治疗,除非是有炎症发生,则要进行抗菌治疗。粉瘤常分布在皮脂腺较多的地方,如前胸、后背、颈部等,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会出现红肿热痛。由于粉瘤的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所以它的大小也有所不同,大小从米粒大至鸡蛋般。一般治疗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把粉瘤切除,但是切除还有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在切除的时候连同囊壁一起切除,这样可以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在开刀前要确保粉瘤稳定没有炎症,有炎症的要进行抗菌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治疗。一般长粉瘤不手术也是可以的,控制好而且观察其变化即可,若其发炎发肿,可通过打针消肿,但肿瘤不会消失,复发还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