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1、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1.2、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1.3、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2、1型糖尿病的病因
2.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2.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4、其他因素
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3、2型糖尿病的病因
3.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3.2、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糖尿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糖尿病眼病
大约有一半的糖尿病人在患糖尿病十年左右时发生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视野变红,严重者甚至失明。病龄越长,年龄越大,糖尿病病情越重,发生糖尿病眼病的几率越高。
2、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如脑梗赛、心肌梗塞等,较正常人高达3—5倍,约占糖尿病人的1/3。大多平时无明显不适症状,突然发病,且病情凶险。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为最早出现的肾功能性改变。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年轻人多死于尿毒症,老年患者多死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4、糖尿病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常表现为足部感觉丧失、疼痛、溃疡及趾端坏死等,很难愈合,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才能保证生命安全。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别化的原则。
治疗目标是保持良好的代谢控制,维持胰岛B细胞功能,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延长糖尿病病人的生命,消除或减轻症状,使病人具有正常的社会生活,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减轻和避免肥胖,适当运动,戒烟,合理应用降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等药物。对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掌握必要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态度,系统监测病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是各项治疗的基础。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2242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