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你知道育儿误区吗?有些家长盲目地给宝宝补充营养或各种微量元素,其中这中间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育儿误区。误区1——宝宝一定要大量补锌?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妈妈们越来越关注锌元素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乐雅养生网导读:你知道育儿误区吗?有些家长盲目地给宝宝补充营养或各种微量元素,其中这中间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育儿误区。
误区1——宝宝一定要大量补锌?
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妈妈们越来越关注锌元素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但补充过多,对人体是不利的。
健康的人体对锌的需求量很低。一般生理需要量,1岁以下宝宝3~5毫克/天,大宝宝仅需6~8毫克/天。如果长期补锌过多,容易引起或加重缺铁性贫血。如果缺钙的宝宝补锌太多,还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感染其他疾病。补锌太多,成年后还易发展成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另外,锌摄入量过多,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吐泻、发热等症状,严重的甚至突然死亡。所以宝宝补锌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误区2——宝宝没牙妈妈嚼?
很多老人在宝宝没牙时期,认为帮宝宝嚼碎食物有利于其消化。其实人的口腔中,正常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大人身体好并不等于口腔中不含有致病菌,只不过有的人抵抗力强,没有发病而已。这些病菌通过被大人咀嚼过的食物进入宝宝体内,再加上宝宝免疫功能低下,则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如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小儿造成严重危害。确实需要时可用绞碎机把食物做成糊状喂给宝宝。
误区3——多喝果汁没坏处?
提到果汁,家长会认为这是健康食品,孩子喝得越多越好。但科学研究表明,儿童过量饮用,会造成营养不良。因为,果汁喝多了,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量也就自然减少了。多数果汁都不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纤维素、维生素C以外的其他维生素类,而是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糖),如果大量摄入体内,可导致儿童腹泻、腹痛、腹胀及胃胀气。因此果汁并不能提供真正的营养成分。另外很多果味饮料并非100%的纯果汁,其中添加了甜味剂、人造香料及其他化学成分,对儿童健康影响更甚。建议妈妈不要给6个月以下的婴儿饮用果汁;睡觉前不宜喝果汁;1-6岁的儿童,每天摄入果汁的量不得超过113-170克;7-18岁的孩子每天摄入果汁的量不得超过227-340克。其实直接吃水果要比喝果汁好,宝宝有足够的咀嚼能力,就让宝宝多吃水果吧。
误区4——多多补充维生素?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加上很多广告宣传把维生素的作用无限夸大,妈妈们常常被误导,认为宝宝必须多多补充各种维生素,不然身体不健康。其实如果膳食安排得当,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过多地服用维生素并不能使宝宝身体更强壮、更有活力。不同的维生素来自不同的食物,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以获得充足的各种维生素,不能只靠吃维生素药片。
误区5——母乳多吃一天是一天?
现在提倡母乳喂养,认为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营养品,能多吃一天就多吃一天。但宝宝过了10个月母乳就不能满足其营养所需了,而且断奶太晚,容易使宝宝除了母乳以外,什么东西也不爱吃,长期下去,宝宝的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体质下降,还易发生其它疾病。
所以,一定要快刀斩乱麻地让他断奶,不然,他就不爱吃饭。8-12个月是最适宜的断奶时期,如果在增加辅食的条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岁半也是可以的。值得注意的是宝宝生病期间,不要强行断奶。
误区6——鲜奶比奶粉好?
很多专家倡导成人多喝鲜牛奶,妈妈们照搬给宝宝套用,奶不够时不给宝宝泡奶粉,而给宝宝喝鲜牛奶。其实对于婴儿来说,鲜牛奶中含有太多的蛋白质和磷,而含铁、叶酸太少,很容易出现胃肠不消化和缺铁、缺叶酸。而好的婴幼儿奶粉,从宝宝体质特点出发,更容易被婴儿消化和吸收。而且据报道,对鲜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的宝宝数量差不多达8%。这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腹泻、体重增长缓慢,有时还有可能出现腹痛。
误区7——宝宝多吃鸡蛋没坏处?
鸡蛋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大有益处。不过妈妈们把鸡蛋给孩子作为主食,认为吃得越多越好,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宝宝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另外,过多的蛋白质可使体内氮增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一些营养专家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最好只吃蛋黄,而且每天不超过1个。年龄稍大些的宝宝才可以食全蛋,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每天吃1个即可。如果发现小儿粪便中有蛋白状物,则说明宝宝胃肠吸收不好,要通过药物或食物给予适当调治。尽量不要给宝宝吃煎蛋或生鸡蛋。
误区8——多穿衣服不感冒?
很多妈妈认为新生宝宝不能妥善地自行调节体温,所以在衣被上应注意保暖。但宝宝整天处于衣被控制的温度下,就不利于形成耐受外界气温的能力,一旦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就会得病。宝宝一出生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但也不要过度严捂,以宝宝手足暖和不出汗为准。如果穿盖太厚,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处于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此时如果喂水量不足,孩子会出现发热、脱水症状。此外,还会影响宝宝血液循环,不利于其健康发育。应通过加强锻炼来增强孩子的体质,不应靠增厚衣服过度保暖,要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适当增减衣服。
误区9——发烧就吃退烧药、用冰块降温?
发热是宝宝患病的常见症状,是机体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是人体对入侵致病菌的一种反应。有些妈妈发现宝宝稍有发热,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退热药,以期达到迅速降温之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在没有弄清发热原因之前轻易退热,常会掩盖病情,削弱宝宝抗病能力,对诊断和治疗都是不利的。还有不少妈妈在宝宝发烧时,不是喜欢给孩子吃退烧药,就是用冰块来降温,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长时间的强冷刺激,会让宝宝感觉极不舒服,一旦体温在瞬间降至过低还非常危险。要知道,低体温对孩子的伤害更大,也更危险。因此,在宝宝高烧时,千万勿用冰敷额头或睡冰枕,而应采取较温和的方法来退烧。
误区10——咳嗽就用镇咳药?
咳嗽是宝宝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由于宝宝支气管黏膜娇嫩,抵抗外界病菌感染的能力差,故容易发生呼吸道炎症而产生咳嗽。咳嗽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然而,有些妈妈发现宝宝稍有咳嗽,便急于喂服各种止咳药,止咳药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作用于咳嗽中枢,产生强有力的止咳效果。这种做法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在未明确宝宝咳嗽原因之前,切忌乱服止咳药。
误区11——腹泻是大病?
腹泻是宝宝的常见病,其实腹泻对人体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均可通过腹泻而排出体外。但有些妈妈发现宝宝稍有腹泻,就急于使用止泻药。止泻药虽具有较强止泻作用,但存留于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却不能排出体外,长时间存留体内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幼儿健康。故对幼儿腹泻的治疗应对症下药,不能盲目使用止泻药。
误区12——疼痛就用止痛药?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如炎症就可诱发疼痛。有的妈妈发现宝宝诉说疼痛时盲目用止痛药,症状虽暂时缓解,但很容易掩盖真实病情,延误疾病最佳的治疗时机。故奉劝妈妈们不要盲目地为孩子服用止痛药,宝宝出现病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早诊断、早治疗。
育儿技巧
宝宝哭时别抱他,爱哭的宝宝都是爸妈惯出来的。因为新生婴儿听不懂语言,要靠条件反射来“训练”。在排除尿床、饥饿等因素后,如果孩子一哭就把他抱起来,很容易形成负性反馈;只有当他乖乖不闹时抱起来,才能让宝宝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大人喜欢。
晚上不用频繁喂奶。很多妈妈晚上要给孩子喂2—3次奶,但正常人晚上并不需要多次进食,包括小婴儿。不用担心宝宝晚上会挨饿,让他好好睡一觉比把孩子弄醒喂奶要重要得多。因此,只要没有饿醒的表现,就可以让宝宝一觉睡到自然醒。
让宝宝学会自己睡觉。婴儿的大部分时光都需要在床上度过,可床是不会自己摇动的。因此,要想宝宝学会享受躺在床上的快乐时光,家长并不需要抱起婴儿用力摇晃、来回走动等,更不要这样哄孩子睡觉,把他轻轻放在床上就好。
不要把宝宝捂成“粽子”。爸爸妈妈要相信宝宝自身的抵抗力,当大人们穿2件衣服时,宝宝并不需要穿3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锻炼和增强抵抗力,因此,家长有时得“狠下心”,让他自己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是裹得一层又一层。
宝宝洗澡少用沐浴露。小婴儿虽然闻上去满身奶腥等味道,但实际上“只要洗掉汗水和细菌就会健康”。再名牌的婴儿产品都不如清水健康、自然,给宝宝洗澡要尽量少用沐浴露、洗发水,或一个星期只用一到两次。
别破坏宝宝的专注力。哪怕再小的宝宝玩玩具或看图画书时,大人最好也别轻易打断他,哪怕比预计的喂奶时间晚一点也没有关系。从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有利于他们长大后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情。
慢慢走路,小声说话。大人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至关重要,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优雅懂礼貌的孩子,那么请不要在家中大吼大叫,让孩子从小感受平和、安宁的环境。
批评孩子一天不能超过两次。很多家长批评孩子时,喜欢大加谴责,或者把小问题扩大化,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造成很大打击。建议家长批评孩子每天只说一到两次,不要逢事就说,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并不需要家长再次强化。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354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