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如何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妈妈们知道吗?婴儿时期只有对事物的感知,基本上没有思维。到了幼儿期,思维的发展开始萌芽,表现在思维开始和语言相联系。那么,在幼儿期如何发展儿童思维能力,下面一起来看看。
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应该看到,知识多,想象不一定丰富,如果一个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不会联想,那么,他最大只能再现过去感知过的形象,或者复述已学过的知识。可见,想象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就必须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儿童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使其想象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
对儿童要有意识地进行想象的训练。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他们看了图片后,不明白,鲤鱼妈妈告诉小拼鲜,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又没有宽嘴巴,小蝌蚪为什么叫它妈妈了?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看图,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有的说:‘小蝌蚪在乌龟后面游,它看见乌龟有四条腿,就以为是妈妈了。有的说:你看,乌龟身后有一条短尾巴,这时的小拼蚂也有四条腿,一条短尾巴,它看见跟自己很象,所以就把乌龟当妈妈了。有的孩子还从课文中找根据,补充说:课文里说,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个追子字就说明小蝌蚪是急急忙忙迫上去的,根本没想到看嘴巴,所以闹出了笑话。儿童正是在展开联想、积极思考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个解“疑”的过程正是对儿童想象的现实性、客观性和逻辑性的训练过程。
另外,猜谜语也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因为猜谜者必须对被隐蔽了的但又在谜面中被暗示着的事物,通过联想去猜侧、去思考,这个过程正是儿童展开想象的过程。如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挂阵,单捉飞来将。把蜘蛛比作堵葛亮,蜘蛛虽被隐蔽了起来,但排起八挂阵,单捉飞来将又隐隐约约暗示了谜底。可见猜谜确实能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世人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也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4036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