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列腺炎发病年龄
1、前列腺炎发病年龄
研究显示,15~19岁者占20.8﹪,20~29岁者占17.5﹪,30~39岁者占34.4﹪,60~69岁者占36.4﹪,这显示我国前列腺炎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分别为30~39岁和60~69岁。
前列腺炎虽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青春期前的感染很少见到,常见于成年男性,是20~50岁男性就诊泌尿科的最常见原因,34岁时最高发年龄段,70岁以后又出现前列腺炎的发生率的增高,这是因为老年男性常发生前列腺增生而易于继发尿路感染,并因此引发前列腺炎。
2、日常预防前列腺炎的方法
2.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清洗下身;性生活应有规律且适度,一定要“洁身自爱”尤其忌性交中断或频繁手淫。重视夫妇双方性生活卫生清洁,这些对于预防慢性前列腺炎都是有益的。
2.2、把锻炼、休息和饮食结合起来,做到生活规律。树立良好的心态,一旦患病切不可乱投医。戒除烟酒,注意尽量避免久坐、熬夜。受寒、受凉,谨防感冒。
2.3、尽量减少对会阴局部的压迫,如不穿紧身裤,骑自行车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也易引起慢性前列腺炎。
2.4、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少吃油煎食物和高脂肪食物,多吃鲜果蔬菜和含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果仁,如葵花子、芝麻等;尽量少喝咖啡和烈性酒,多喝白开水、多排尿,以利于炎性分泌物的排出,从而预防慢性前列腺炎。
3、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
3.1、感染因素:在细菌性前列腺炎中致病微生物与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致病菌相似,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大肠杆菌),少数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引起感染的机会不多,绝对厌氧菌很少引起前列腺感染,革兰阳性菌在病因学中的作用尚有争论。
3.2、化学因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原因和致病原目前尚不清楚,致病菌有可能是无法确定的致病微生物,近年临床研究发现衣原体和支原体可能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或者它是非感染性的疾病,有人推测可能是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引起“化学性”前列腺炎。
3.3、免疫因素:关于前列腺炎的免疫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最初的通过研究前列腺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发现抗体包被细菌,以及抗前列腺抗体的存在,最近应用动物模型成功模拟前列腺炎是一个自体免疫反应的过程,令人鼓舞的是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细菌产物提供了最初的抗原刺激,引起随后的免疫反应过程。
前列腺炎的症状表现
1、排尿不适:可出现膀胱刺激症,如尿频、排尿时尿道灼热、疼痛并放射到阴茎头部。清晨尿道口可有粘液等分泌物,还可出现排尿困难的感觉。
2、局部症状:后尿道、会阴和肛门处坠胀不适感,下蹲、大便及长时间坐在椅凳上胀痛加重。
3、放射性疼痛:慢性前列腺炎的疼痛并不止局限在尿道和会阴,还会向其附近放射,以下腰痛最为多见。另外,阴茎、精索、睾丸阴囊、小腹、腹股沟区(大腿根部)、大腿、直肠等处均可受累。
4、性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可引起性欲减退和射精痛,射精过早症,并影响精液质量,在排尿后或大便时还可以出现尿道口流白,合并精囊炎时可出现血精。
5、其它症状:慢性前列腺炎可合并神经衰弱症,表现出乏力、头晕、失眠等。长期持久的前列腺炎症甚至可引起身体的变态反应,出现结膜炎、关节炎等病变。
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
1、指压疗法:按压腹部的中极、水道、大赫穴和腰部的次骨、膀胱俞穴以及足部的太冲穴,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的功能。
2、多喝水:前列腺炎患者应多多补充水分,每天喝2~3升矿泉水,增加尿液,有助于排出废物。
3、适量运动:最好的运动方式是跑步,跑步时,盆底肌肉有节奏地张弛,仿佛是把前列腺放在“蹦床”上,让它在上面“弹跳”,使前列腺及其周围的器官和组织的血液活起来。腹腔内脏器尤其是肠管及大网膜,有规律、有力度地对前列腺造成冲击,起到了对前列腺的“按摩”作用。不宜骑自行车,因为车座会压迫前列腺,加重病痛。
4、按摩办法是比较好医治前列腺炎的辅助医治,主要是通过对腺体外层的按摩可促进前列腺腺管排空并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进而达到辅助医治和缓解患病情况的作用。
5、热水疗法:坐在热水中(以能忍受的最高温为限)15~30分钟,每天1~2次。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173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