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吃什么药。
血小板减少症怎么治疗?
一、西医
1、重视支持治疗 如有明显贫血症状,HGB﹤60g/L应予以输血;中性粒细胞﹤0.5X109/L者应保护性隔离并作好皮肤口腔护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需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进无菌饮食.血小板<20X109/L时,出血较重,易发生危机生命的颅内出血,需输注血小板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血小板保持在20X109/L以上.
2、分型诊疗 慢性再障一般用支持治疗、中医药及雄激素等治疗,总体疗效较好。经适宜治疗超过2/3患者可获长期缓解或基本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迁延难愈。严重型再障进展迅速,预后凶险,自然病程6个月左右。其治则需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才能凑效。
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量资料表明,慢性再障治疗前病程短者疗效较好。治疗前病程超过两年者有效率为57%,不足两年者为74%,小于半年者高达90%,三者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4、坚持治疗 有两层含义,首先,治疗方案确定后应坚持治疗半年以上,切忌疗程不足而频繁换药。其次,血研所郑以州研究员及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附属医院血液病科研组分别观察到一组(20例/14例)久难治愈的慢性再障,经刺激造血药物(包括中药治疗)序贯治疗5-10年,均取得较好疗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周蔼祥教授根据55例治疗统计,指出有效病例血红蛋白上升3g,平均需167天,达到10克,平均需254天。不论医生和患者都应当有耐心。另指出有部分病例治疗后红、白两系达到正常,但血小板难恢复,这类病例容易复发是治疗中的难点,须长期治疗。
5、维持治疗 文献报道雄性激素治疗有效病例,停药后近期复发率高达20%以上,中科院血液病研究所科研组观察到24例慢性在障用康力龙治疗缓解后又维持中医治疗2年余,仅1例复发,可见维持治疗对降低再障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
6、联合用药治疗 无论慢性再障或重型再障,联合治疗均比单一用药好,如雄性激素加中药或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障疗效显著,高于单用雄性雄性激素;此外,最近我们还观察到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精确中医辨证治疗,环孢菌素A治疗重型再障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者。
7、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 本病因应用免疫抑制剂、体质衰减等因素易发生多种感染,严重时可合并肺炎和败血症(由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感染往往加重出血和骨髓衰竭,甚至危急生命,因此积极有效清楚感染灶、防止外伤出血及月经过多等方面,中医药的培本养血,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由显必要,长期依赖输血的患者应注意预防以及治疗继发性血色病。
二、中医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新进展
以往将本病分为血热、气虚、、阴虚三种。近10年来又取得了新的认识。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有作用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脾主统血,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肾虚则精血无以化生,故血小板减少。肝藏血,主疏泄,肝郁化火,则迫血妄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成紫斑;肝虚而致藏血失职也可致出血;另外肝病可及脾。心主血,属火,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也可导致出血。综合各家观点,其热又有虚、实之分;
中国生命医学工程院血液病研究所中医血液病专家史淑荣主任认为实热是指胃火炽盛,或肝郁化火,或感受邪毒、内伏营血;虚热是指阴虚火旺、阴火内盛。虚者脾肾两虚,以致血液化生不足和失于统摄;或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迫血妄行。瘀由火热伤络,络伤血瘀;或气虚血瘀、瘀伤血络。
故本病的病因病机以虚为本,火伤血络,络伤血瘀是目标。从病位看,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急性型以热为主,慢性型虚、热、瘀俱见。用现在的医学来说系免疫系统的问题,研究发现运用中药治疗与修复免疫缺陷取得了成功,在医学界上称为"中医药DBT免疫平衡修复法"。
乐雅养生网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怎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血小板减少症方面的知识,请关注乐雅养生网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血小板减少症”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7487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