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源性阿片肽镇痛机制

besoo2020-01-14  148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对痛与镇痛传统的解释都涉及到神经元回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观念有不同的见解,提出了免疫镇痛机制,其中较受关注的是免疫源性阿片物质介导的镇痛作用。……对痛与镇痛传统的解释都涉及到神经元回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观念有不同的…

免疫源性阿片肽镇痛机制

乐雅养生网导读:对痛与镇痛传统的解释都涉及到神经元回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观念有不同的见解,提出了免疫镇痛机制,其中较受关注的是免疫源性阿片物质介导的镇痛作用。……

对痛与镇痛传统的解释都涉及到神经元回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观念有不同的见解,提出了免疫镇痛机制,其中较受关注的是免疫源性阿片物质介导的镇痛作用。

1 外周阿片受体

1.1分布 阿片受体的三种类型(μ、δ和κ)都表达于感觉神经元,位于背根神经节的胞体和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周围末梢。Zhou等实验表明预先给予辣椒素可消除μ、δ和κ选择性受体激动剂的镇痛作用,而辣椒素是选择性作用于初级传入C纤维的神经毒素。阿片受体可能还位于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然而有证据不支持这一结论,在交感神经节未检测到阿片受体mRNA 。免疫细胞中可检测到阿片结合位点和阿片受体转录表达,然而,这对于疼痛传递的意义尚缺少研究。

1.2炎症时的变化 阿片受体在背根神经节合成,轴突运输负责将其运送至神经末梢。Mousa等研究发现外周组织发生炎症后神经纤维阿片受体的轴突运输增强,神经纤维阿片受体密度在炎症组织明显增加。而且,原本未激活的神经元阿片受体可因炎症组织特定的条件(如pH值降低)而被激活。炎症可破坏在正常情况下起高分子量或亲水物质(如肽类)弥散屏障作用的神经束膜。此外,炎症组织初级传入神经末梢数量增加(长芽)。总之,阿片样物质在炎症组织中更易与初级传入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接近。

2 免疫细胞产生的阿片肽

阿片肽是阿片受体的天然配体。三个家族的阿片肽分别来自不同的编码基因,它们的前驱蛋白阿片皮质素原(POMC) 、前脑啡肽(PENK)或前强啡肽经处理后生成各自代表的阿片肽,即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

3 含有阿片肽的免疫细胞向炎症组织的迁移

近年来研究提示炎症时白细胞外渗可能参与炎症痛的内源性调控。Mousa等研究发现大鼠淋巴结内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和移行到炎症皮肤组织的细胞均表达L-选择素。P-选择素和血小板内皮粘附分子-1共同表达于非炎性淋巴结和皮下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时上调。L-选择素和β-内啡肽均位于淋巴结和炎症组织内的白细胞上。预先给大鼠选择素阻滞剂岩藻多糖可减少含有β-内啡肽的免疫细胞渗入炎症组织,从而减少炎症组织中β-内啡肽的含量,减弱内源性阿片外周镇痛作用,表明循环中产生阿片肽的的免疫细胞移行至炎症组织,分泌阿片肽,产生镇痛,而且整个过程受特异性粘附机制控制。

4 阿片肽从免疫细胞的释放

在垂体内,CRH和IL-1β可促使β-内啡肽和其它POMC源性阿片肽释放。在外周炎症组织内也有类似机制。CRH存在于免疫细胞、在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而且在炎症情况下表达增强。Mousa等在大鼠后爪炎症模型实验中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炎性淋巴结和后爪组织中CRH和IL-1β受体表达上调。而且,它们和垂体CRH和IL-1β高亲合力结合位点的药理学特征类似。Radulovic等研究表明酯多糖刺激可导致小鼠脾脏中性白细胞、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RH受体明显增加。

5 免疫源性阿片肽产生的镇痛作用

6 小结

炎症痛的有效控制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含有阿片肽的免疫细胞迁移至炎症组织,在应激、CRH及IL-1的作用下释放阿片肽,激活感觉神经元周围末梢上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这揭示出一种新的内源性镇痛概念,将疼痛与免疫系统联系起来,为开发无中枢副作用的外周镇痛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832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