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的形成及治疗建议

besoo2020-01-14  237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舌下囊肿为舌下腺的潴留囊肿,多由于舌下腺管的炎症性病变所引起;常见于青年人。由于其外形类似蛙鸣时鼓起的咽囊,故又名“蛤膜肿”……舌下囊肿为舌下腺的潴留囊肿,多由于舌下腺管的炎症性病变所引起;常见于青年人。由于其外形类似蛙鸣…

舌下腺囊肿的形成及治疗建议

乐雅养生网导读:舌下囊肿为舌下腺的潴留囊肿,多由于舌下腺管的炎症性病变所引起;常见于青年人。由于其外形类似蛙鸣时鼓起的咽囊,故又名“蛤膜肿”……

舌下囊肿为舌下腺的潴留囊肿,多由于舌下腺管的炎症性病变所引起;常见于青年人。由于其外形类似蛙鸣时鼓起的咽囊,故又名“蛤膜肿” 。

舌下囊肿位于口腔底部,在舌系带的一侧,透明,略呈蓝色。囊壁甚薄,覆盖的口腔粘膜可以推动。内容物为无色的粘性液体。舌下囊肿有时很大,可经舌系带下扩展至对侧,亦可向口腔底深部扩展,突出到颈下,将舌上抬,影响说话,进食。也可因损伤破裂,流出粘液而暂时消失,数日后又逐渐增大。

引起舌下腺囊肿的病因

舌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目前认为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后扩张和导管破裂粘液外漏人周围组织间隙是形成囊肿的主要因素。

发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粘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

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粘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

粘液囊肿从绿豆大小到蚕豆大小均有,舌下腺囊胖甚至可以更大,囊肿至淡棕黄色,受创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棕黄粘液,反复破损常常会使局部硬结,表面粘膜呈白色。

治疗原则

1.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2.已扩展到颌下区者,应在完全摘除舌下腺后,将残留囊液抽尽,然后口外加压包扎10日左右即可治愈。

3.不愿手术者,可将囊液抽出后,再注入9%碘酊,使之纤维化。

4.对体弱年幼不宜手术或注射药物者,可用不锈钢丝穿过粘膜及囊壁作小环并固定,以达到引流及减轻症状。

舌下囊肿患者的注意事项

较小囊肿可自口腔全部摘除之。较大囊肿,其全部摘除有困难时,可切除囊肿前壁,并将其边缘与口腔粘膜缝合(袋形缝合)。

由于舌下囊肿常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可见伴有炎性反应存在。因而在激光手术后不论囊肿大小都应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可口服、肌注或由静脉滴注给药。

同时还可给多簇维生素类制剂及有助于康复的方法治疗。如术后用弱激光照射创面,一次20分钟,1日1次,10~15次一疗程,可减少用药量。

舌下囊肿的手术及其术后处理

舌下腺系由多数腺组织组成,卵圆形,主导管开口于舌系带两旁的粘膜上,其余数目不等的腺小管开口于口底粘膜,所形成的突起处,即舌下皱襞。舌下腺囊肿为一唾液潴留的囊腔,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囊肿长至一定程度,可以影响舌的运动、语言及咀嚼功能。

最常见为潴留性囊肿,多因炎症损伤或腺体导管缩窄或阻塞,导致涎液不能排出而形成囊肿。

根据囊肿发生的解剖位置分为口底型和颌下型2种。

①口底型。囊肿多偏向舌下皱襞的内方,呈半球形隆起,俗称蛤蟆肿。

②颌下型囊肿表面皮肤无改变,呈弧形下垂。

治疗及术后护理

①袋形缝合术。适用于老年、婴幼儿或其它全身情况不适宜根治者。

②舌下腺及囊肿切除术。

③术后护理:

A、让病人平卧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维生素C、复方维生素B及抗菌素。

B、注意观察伤口出血、水肿情况。

C、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内分泌物,注意观察舌、口底水肿情况。

D、术后1周内进全流食,以后改为半流食。

E、术后3~5天限制患者讲话,减少舌活动。

F、每日口腔护理2次。给予漱口水含漱。

G、术后一般二级护理,在氯胺酮麻醉下手术者,术后按全麻护理。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8653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