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预防感冒:临床上发现,大多数孩子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的继发疾病。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纸巾帮助其轻轻擦去分泌物。对于较大的儿童,要指导其正确擤鼻涕,即交替将鼻翼压向鼻中隔,分别擤左右两个鼻孔,切忌用手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咽鼓管返流至中耳内,诱发中耳炎。……
星期天,王奶奶带着孙女丫丫在小区花园里玩了一下午;半夜,丫丫突然揉着小耳朵从睡梦中哭醒,被带到医院看急诊,原来是得了急性中耳炎。对此种情况,专家表示,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其中70%-80%是由感冒引起的。冬季是感冒高发期,儿童因抵抗力低更是易感人群,而中耳炎则是儿童感冒后的多发病,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以为孩子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了就是病好了,其实,急性中耳炎可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存在听力减退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神经性耳聋。
为什么儿童容易感染中耳炎?专家表示,这与其耳部结构有关。小儿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的导管,还具有调节中耳腔的压力、引流中耳分泌物的功能。小儿的咽鼓管短、宽、平;而且位置低,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感冒时,鼻内黏膜受到刺激后,导致连接中耳、咽喉和鼻腔的咽鼓管肿胀,从而使内部通路变窄、积液排流能力降低。当耳部无法及时排除感冒造成的黏液时,那里就形成了细菌滋生的最理想的温床。此外,婴儿吐奶、呛咳及擤鼻涕用力太猛时,也容易导致细菌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从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据了解,在医院门诊经常遇到家长焦急地领着孩子前来就诊,诉说孩子一受凉感冒就叫耳朵痛,结果医生一检查,告知其孩子得了中耳炎。那么,中耳炎有没有早期症状可以自我发现呢?
对此,专家介绍了中耳炎主要表现,胸闷、耳闭塞感、听力减退,可伴耳鸣。并有自声增强现象,即别人讲话听不见,而自己讲话觉得声音很大。儿童患急性中耳炎后常常发热,中耳腔的炎性分泌物渗出,其中的脓性分泌物可刺激鼓膜,造成耳朵疼痛难忍,较小的儿童不会诉说耳痛、耳鸣等症状,常表现为搔耳、搓耳、摇头、哭闹不安,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耳闷堵塞感,患者常常形象地比喻就像耳内堵塞了棉花,甚至听力下降、间歇性耳鸣,发病前多有感冒史;渗出性中耳炎急性期尚可有轻微耳痛,慢性者无明显不适,还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治。
儿童一旦发生听力减退,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解除听力障碍。家长要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细心观察,这样才不会因为并不严重的疾病而造成终生的遗憾。
除了孩子听力下降应该及时就诊外,专家还介绍了日常生活中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预防感冒:临床上发现,大多数孩子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的继发疾病。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纸巾帮助其轻轻擦去分泌物。对于较大的儿童,要指导其正确擤鼻涕,即交替将鼻翼压向鼻中隔,分别擤左右两个鼻孔,切忌用手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咽鼓管返流至中耳内,诱发中耳炎。
预防急性传染病:因为发生麻疹、腮腺炎、风疹中任何一种急性传染病后,机体的抵抗力都会明显下降,加之病菌的侵入,极易诱发中耳炎。因此,在发生急性传染病期间,必须注意保持婴幼儿鼻腔和口腔卫生,以防中耳炎的发生。家长一定要按期接种疫苗,降低麻疹、腮腺炎、风疹等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
有些家长喜欢为孩子掏耳朵,但所用的工具不但未经消毒,而且十分尖锐,如发卡、牙签、火柴棍等,稍不留神就会刺破皮肤和耳膜,从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此外,如游泳时耳内灌入了水,应及时用棉签或棉球吸出耳内污水,并滴入抗菌眼药水,以防中耳炎的发生。
“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即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赵学良指出,如果药粉堵塞鼓膜的穿孔处,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有生命危险。总而言之,中耳炎比较高发的季节,若出现耳部不适要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9140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