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耻感 造成九成精神疾病患者延误治疗

besoo2020-01-14  253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以及遗传因素、个人性格特征、躯体疾病和自身代谢因素等,造成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急剧扩大,部分人则发展成重性精神疾病。但“病耻感”的普遍存在,不但延误了正常治疗,也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病耻感 造成九成精神疾病患者延误治疗

乐雅养生网导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以及遗传因素、个人性格特征、躯体疾病和自身代谢因素等,造成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急剧扩大,部分人则发展成重性精神疾病。但“病耻感”的普遍存在,不但延误了正常治疗,也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感冒了立即吃药,得癌症了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各种治疗,但现实中却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精神病”,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轻度精神障碍。事实上,精神疾病的危害甚至超过大多数躯体疾病。有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治疗率不足10%,而因极度痛苦,超过70%的抑郁病人想过自杀。

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或者即使被确诊为精神疾病也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这样的心理,郑州市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常国胜称之为“病耻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以及遗传因素、个人性格特征、躯体疾病和自身代谢因素等,造成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急剧扩大,部分人则发展成重性精神疾病。但“病耻感”的普遍存在,不但延误了正常治疗,也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重性精神病要排查要救助

卫生部门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排查,目的是为了严防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对社会造成危害。但任何一个被确认为“精神病”的人,必定要经过层层严格的专业诊断,结论不是随意做出的。

常国胜认为,正常人担心“被精神病”,但是真正有精神病的人都有“病耻感”,会主动将疾病隐瞒。统计显示,接近90%的精神类疾病被隐瞒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中包括重性精神病,所以要排查,要救助。

国家卫计委发言人指出,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重性精神病患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会有10%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肇祸、肇事等行为。常国胜认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危害,主要是对自己和他人人身上的伤害,自杀、伤人现象增多。现在极端报复社会行为增多等,都与精神疾病患者增多有关。

重性精神病患者造成的危害还表现在经济方面。精神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财力。

现实情况是,一个家庭有一名精神病患者,往往就会影响周围六七位亲戚朋友的心情,很容易导致亲戚朋友的坏情绪。为了将精神病患者特别是重性精神病患者送医院,监护人或家属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因为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导致精神病患者因为狂躁而发生伤人、毁物和纵火等不可预知的事故。而每一次亲戚朋友帮忙送医院,都会让精神病患者加深一次记仇的过程。

专业上将重性精神疾病分为6类: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而平时常见的精神类疾病,通俗地讲主要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恐惧症等,这些精神疾病又都有轻型的和重型的。

统计显示,患精神类疾病的病人有84.5%介于20~40岁,这些患者中有50%为都市白领,41%为在校学生,学历和文化程度都较高。

现实问题是,除了严重到必须进医院进行药物干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现实中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或者家人患有精神疾病。

有多少人治不愈的躯体疾病原来是精神病

医生不重视,病人不认识,家属不认可,三种情况造成大量精神疾病被延误诊断和治疗。

究竟有多少患者被“隐藏”起来了呢?

常国胜主任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个学生在林州一家乡镇卫生院工作,由于这位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甚多,以至于近三四年来,他每个月都要推荐1至2名疑似精神障碍病人到郑州专业医院就诊,多的时候一个月会向郑州市心理卫生中心推荐五六名病人。

另一种情况是,不少大型医院在对疑难疾病患者进行会诊时,往往只邀请与躯体疾病相关的专家,而很少会想到邀请精神科专家参加,进而造成相当多的精神障碍乃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延误治疗。

有患者去医院看病,病人说胃不舒服,医生给做胃镜、CT都发现不了问题,于是就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者给一个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结论;还有病人觉得心跳不正常,检查一圈查不出大毛病,遂被医生定性为心脏神经官能症。

常国胜认为,这大多是因为医生对精神疾病不了解造成的。有报道显示,即使在上海市的众多大型医院,精神疾病被误诊为其他躯体疾病的比例也高达20%。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不是精神病,但也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恐惧等。神经官能症患者比精神病患者社会行为能力相对良好,会主动就医,而且治疗更容易康复。患者所患是神经官能症还是精神病,需要心理、精神科专家诊断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定性判断。

因为就诊的少,又因为把精神病当生理疾患来治,于是很多医院的心理科、康复科并不像外科、心脑血管科之类的诊室那样门庭若市,从医院的病房床位数统计,涉及精神疾病的病房床位数甚至不足许多躯体疾病病房床位数的零头。

有一位曾患子宫肌瘤的女性,治愈后多年,家人仍带着她四处求医,该女一会儿担心复发了,一会儿担心患癌症了,一度想自杀,换了很多家医院,找了很多科室和医生,仍旧整天认为自己“哪儿都不舒服”,可始终检查不出什么病来。后来被推荐到某医院心理科检查,病人和家属强力抵制,认为哪会有精神问题?结果,还是被诊断出抑郁症、焦虑症,住院进行药物干预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要长期服药。

感觉有病但查不出病?

可以考虑做精神疾病诊断

凭借多年专业研究和临床工作经验,常国胜认为,持续有以下特征和表现的人,可以考虑前往精神科、心理科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做进一步的精神疾病诊断:

一是主观上感觉不舒服,而客观上又诊断不出大问题的。类似前文中的那个曾患子宫肌瘤的女性,总觉得自己浑身不舒服。多数情况下,可能会有或轻或重的精神障碍问题。

二是见了医生就主诉的。有的人成天往医院跑找各种医生,一旦见了医生,没等医生开口,自己会主动说过去、现在得过什么病,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担心哪个器官出了毛病等。

三是好倾诉的。疑似精神疾病患者的倾诉不同于寻常人之间的唠家常,患者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疾病和心情,而且是无论见到谁,都爱把自己多年以来的患病史、悲伤经历、谁想害自己之类都搬出来夸大其辞地说个没完。

四是总想着找中医“调理”的。在中医领域,对症治疗、调理都是必要的,但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会无来由、无目的地希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理”,没有躯体疾病却把中医调理当成精神寄托。

五是常怀疑自己或者家人患有“疑难杂症”的。能够诊断出的病不叫疑难杂症,言必“疑难杂症”的,大多也是“心病”。

现代信息社会,人们压力大,许多人患有心理障碍或者轻度精神疾病,常国胜为此呼吁:

一是病人、家属乃至全社会都要消除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在郑州市心理卫生中心,病房常常满员还需要加床,但医护人员发现一个怪现象,就是来医院看望病人的常常仅仅是几位家属,而没有领导、同事和亲戚朋友,究其原因,大多是病人和家属因为对精神病的“病耻感”而对亲朋有意隐瞒。

二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尊重、理解、陪伴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往往比躯体疾病更让人痛苦,而患者的这种心理痛苦既难以表露在外,患者本人又常常因各种原因难以表达,加上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大多比较长,因此,更需要全社会消除对他们的歧视,而且要施以特别的理解和关爱。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39188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