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它并非无法控制。当前,降糖药已经成为了控制血糖阻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卫士之一,这些卫士虽然神通广大,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他们也有不敢踩的“雷区”。 1、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主要有苯乙双胍(降糖灵)和盐酸二甲双胍,其中苯乙双胍发生乳酸中毒的副作用较大,现在已经用的很少。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增加肝糖原合成,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促进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脂肪氧化从而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会导致低血糖,并有降低体重的效果,它能有效降低血糖。但如果遇到肾功能严重衰退、严重感染时,二甲双胍就应该退出战场,因为它很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乳酸酸中毒。另外,女性糖尿病患者在遇到怀孕妊娠时,也最好不服用二甲双胍,因为它有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以前使用二甲双胍,那么在怀孕期间最好能减量并且与胰岛素合用。 2、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目前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非磺脲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大部分胰岛素促分泌剂药物都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最好不用该类药物,因为它们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药物成分排泄不出长期淤积体内还可能引发低血糖。不过,在这些药物中,糖适平和诺和龙除外,它们只有5%的量通过肾脏,对肾脏损害极小。 3、α-糖苷酶抑制剂。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并通过对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餐后血糖升高患者。国内上市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胃肠不好、有慢性胃肠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该药。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是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之一。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应禁用。 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急性并发症,如严重感染、发烧、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时,应该停止使用所有的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1015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