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轻度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3.6%,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9.5%。糖尿病患者中以新发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伴发器质性并发症及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心理障碍多发,老年女性更为严重。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恐怖、紧张、抑郁。其次,还存在特殊的认知缺损,比如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另外,糖尿病患者显得更加孤独、更害怕有亲密感、更倾向于抑制发展亲密关系。据统计,这类患者中有小孩的也比较少,他们担心糖尿病会影响自己的婚姻和将来为人父母。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心理状况、治疗措施、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几方面会互相影响。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如果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情绪障碍得以缓解,提高患者对常规治疗的依从性,还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产生一种良性循环。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要点如下: 1.支持性心理治疗讲解心理、情绪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和重要性,评估患者的健康史,收集患者生理和社会方面的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减少其焦虑、应激情绪,使患者能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更多地关心、理解自己,对治疗树立信心。真诚地接受患者并充分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设身处地地理解,积极关注,找到患者具有的积极因素,并以此鼓励、引导病人,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做自己的“医生”。
2.认知干预讲解糖尿病及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血糖监测的方法和意义,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法,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心理调节方法。使患者认识到尽管糖尿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尚无法根治,但是糖尿病是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的。不合理的思考方式和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医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直接的以及有系统的提问方式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诘难。找出存在的错误观点,帮助其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疾病的转归,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行为干预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建议和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讲解糖尿病饮食及运动疗法、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及放松训练,强调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根据患者的嗜好与习惯制定可行的饮食方案和运动计划,督促患者自测血糖、坚持用药、定期复诊。
4.森田疗法引导患者面对疾病要采取“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的态度,即引导患者认识到面对疾病逃避不能改变现状,要接受自己患上糖尿病的客观现实。当患者接受了一个“不完满的自己”后,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继续做自己病前可以胜任的事。
在治疗的同时,需要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向家属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帮助家属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疾病转归的进程,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讲解心理、情绪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和重要性,减少家属的焦虑、应激情绪,使家属能更多地关心、理解、支持患者。 当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时,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目前研究表明,西酞普兰(喜普妙)、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文拉法辛(怡诺思)、阿米替林、多塞平(多虑平)及三氟噻吨四甲蒽丙胺(黛力新)等抗焦虑抑郁药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从而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新药度洛西汀能治疗糖尿病重症抑郁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41343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