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子处穴的概述
1、定义
子处穴是人体的穴位。其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子处穴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2、别名
子处穴是关元穴的别称,子处穴亦称下纪穴,次门穴,叁结交穴,丹田穴[道家术语],大中极穴,关原穴,中大穴,大海穴,溺水穴,大涃穴,持枢穴,五城穴,产门穴,脖秧穴,子处穴,血室穴,下肓穴,精露穴,利机穴,子户穴,胞门穴,子肠穴,肓之原穴。
3、出处
出《灵枢·寒热病》
4、主治疾病
子处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
5、穴位解析
产门穴。产,生产也。门,门户也。产门名意指任脉本穴的气血旺盛女子才可受孕生产。子处、子户、胞门、子宫、子肠名意与产门同。
关元。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子处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子处穴的取穴方法
仰卧位。子处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子处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子处穴的解剖位置
子处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子处穴的疗法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一般直刺0.5~1.0寸。针前排空小便,孕妇慎用。
艾灸方法: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按摩方法:找到子处穴的正确位置。搓热掌心。一定要用搓热的方法,用温水洗手来暖手是不行的。因为外在的热只是让皮肤表面发热,这种热很容易散发掉,而搓热掌心是从内向外发出的热,不易散失。刚开始搓几下的时候,皮肤表面就会有热的感觉,但是这还只是在表面,要坚持搓至少一分钟,直到感觉到有热从掌心里面发出为止。把温热的掌心轻轻地放到子处穴。手要五指向上翘起,手掌变成一个弧形,尽可能让劳宫穴贴近子处穴。先做摩法,力量仅仅是在皮肤的表面,没有向下的力,只是在皮肤的表面做回旋形动作。频率由慢到快,范围由小到大,直到有发热的感觉。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018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