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明穴

besoo2020-01-13  132

导读:一、睛明穴的概述二、睛明穴的取穴方法三、睛明穴的解剖位置四、睛明穴的疗法五、睛明穴的配伍六、睛明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睛明穴的概述1、定义睛明,出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在眶内…

睛明穴

文章目录

一、睛明穴的概述
二、睛明穴的取穴方法
三、睛明穴的解剖位置
四、睛明穴的疗法
五、睛明穴的配伍
六、睛明穴的功效与作用
七、文献摘要

睛明穴的概述

1、定义

睛明,出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

2、别名

目内眦(《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泪孔(《针灸甲乙经》),泪空(《针灸聚英》),精明(《备急千金要方》)、泪腔。

3、出处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眦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

4、主治疾病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

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

睛明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

五官科系统疾病:近视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夜盲;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5、穴位解析

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

睛,指眼睛,本穴在目内眦,黏膜组织上,近于睛,主治两目红肿、怕光羞明,一切目疾,有明目之效,故曰睛明。《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王冰注:“在明堂左右两目内也,以近于目眦,故曰精(睛)明。”

睛明穴的取穴方法

患者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正坐或仰卧位,在目内眦的外上方陷中取穴。

睛明穴的解剖位置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睛明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皮肤由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血管有内眦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其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睑内侧韧带,使睑板固定于眶缘上。营养眼球外结构的动脉来自眼动脉的终末支之一的额动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

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眦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

睛明穴的疗法

【针刺方法】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

睛明穴

按摩睛明穴位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次按摩2分钟。

按摩睛明穴每隔两个小时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

用于缓解眼部疲劳时,建议每日多按揉几次睛明穴。

按揉睛明穴缓解眼部疲劳的手法

【按摩疗法】用拇指按揉晴明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眼部疾病。

【刮痧疗法】轻闭双眼,取刮痧板呈45度沿着鼻子的方向往下刮拭1~3分钟,每天一次,可治疗眼疾。

【刺灸疗法】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本穴禁灸。

睛明穴的配伍

睛明穴配球后穴、光明穴治视目不明。

睛明穴配合谷穴、风池穴,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治结膜炎,目痒。

睛明穴配肝俞穴、光明穴,有调肝养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

睛明穴的功效与作用

睛明穴有明目疏风的作用。

睛明穴有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又是足太阳经与手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阳明脉多气多血,阴跷脉、阳跷脉主眼睑的开合,故凡外感诸邪、内伤诸疾所导致的多种眼病,主要是慢性眼病,均可治疗。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腰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取睛明穴又可治疗腰部病证。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攀睛,翳膜覆瞳子。

《针灸大成》:主小儿疳照,大人气眼冷泪。

《医宗金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翳眦痒,雀目诸疾。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5770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