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拥有健康,美丽的好头发,正确的梳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也许,有人会问,到底正确的梳头方法是什么呢?别着急,下面就请和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吧
正确的梳头方法不但对我们头发,头皮健康有好处,还能使我们人体中大脑思维更敏捷。也是有大脑是指挥和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神经系统中枢。人要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梳头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最理想的办法。梳头不仅可以增强头发根部的血液循环,以供应头发的营养。还可以增强和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以滋养气血,促进新陈代谢。
有一种木梳疗法对头痛、目痛、眉棱骨痛以及三叉神经痛(第一枝)有较好的疗效。坚持长期梳头,还可预防脱发、醒脑提神、延缓衰老。
梳头方法概述
梳头疗法是用木梳或竹篦梳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据考证,木梳始于晋朝,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木梳和篦箕古代称为“栉”,既可用来梳 头,又可作为装饰,是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梳的原料有水牛角、绵羊角、黄牛角、黄杨木、石楠木、枣木、梨木等,篦的原料主要为青毛竹。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梳与篦到处生产,但主要产区在临沂、常州、福州等地。其中临沂占据市场近70%的份额。
黄杨是一种名贵木材,民间有“鸟中之王称凤凰,木中之王为黄杨”之说。医书上说“黄杨能治头痛病”。所以用黄杨木梳梳头,防病治病,早已盛行于民间。
梳头疗法的机理与按摩疗法相同。头部血管、神经十分丰富,又有许多经穴,梳子来回在头皮上划摩,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和经穴,并通过神经和经络的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整个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但主要的是调节头部的神经功能,松弛头部神经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治疗神经 衰弱、失眠、神经性头痛等疾病,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每天坚持梳头3~5分,对于解除疲劳和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大有好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就经常每天早晨用手指梳头200~300次,借以醒脑提神,保健延年。清代外治医学家吴尚先总结梳头疗法的好处时说:“梳发,疏风散火也。”
梳头方法操作
用木梳1把(勿用塑料和金属制品),于清晨起床后、午休后和晚上睡觉前梳头,从前额经头顶到枕部。初时每分梳20~30次,以后逐渐加快速度。 梳时用力要均匀、适当,不要刮破头皮。如无木梳,用手指代替梳子梳头也可以。每天治疗的次数和时间,要视情况而定。如以保健强身为目的。每天梳头1次,每 次3~5分即可。如用来治疗头痛等疾病,则需每天梳2~3次,每次5~10分,并且需稍用力。
梳头方法适应证
此法对头痛、目痛、眉棱骨痛以及三叉神经痛(第一枝)有较好的疗效。坚持长期梳头,还可预防脱发、醒脑提神、延缓衰老,防脱发。
梳头方法禁忌症
头面部以下的疾病用此法治疗无效。头面部有疮疖痈肿时,应暂停梳头,待病愈后再进行。
梳头方法注意事项
①梳头疗法一般要20~30天后方可见效。故要求患者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②梳头时开始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刮破头皮。
③用此法治病时,可配合药物、按摩、针灸、指针、点穴等疗法,以尽快取得效果。
方法和力度要适中
(1)要全头梳:顾及到头皮每一处。梳齿一定要作用到头皮上,每个部位都要反复梳到。
(2)力度要适中:用力不能过轻取过重,轻了起不到按摩的作用,重了则会刮伤头皮。用中等力度,以头皮产生微热感为宜。若是干性头发,梳时可用力些;若是油性头发,则用力轻些,否则会刺激皮脂腺增加分泌。
(3)从发根梳至发梢: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分别从头顶和两侧开始,自额头发际梳至颈后发根处,每个部位反复几次,感觉舒服就好。
时间节奏要合理
梳头的时间: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以早晚各5分钟为宜,其余时间若能坚持,当然更好。但切忌在饱食后梳头发,这样会影晌脾胃功能。湿头发不宜过分梳理。好多人觉得湿发才好梳,殊不知水分会令头发的蛋白质结构松散,发质会比平时更脆肠,这时若大力梳理会对发丝和毛囊造成历害。
梳头的节奏:梳头的节奏最好不徐不急。应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这样能更好地点按和刺激头部穴位。梳头时还可结合手指按摩。双手五指自然分开,用指端深入头发,从额前发际开治向脑后做环状揉按,然后再从两侧向头顶百会穴按摩。反复十次左右,用力均匀。
关注几个关键部位
(1)额头发际线。多梳额头前发际线和额角处的头维穴(胃经上的主要穴位).
(2)头顶百会穴。是身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很多经脉在此交汇。每天梳理按摩头顶区域一两百下,不但能够疏通全身阳经、补虚、降压解脑,还能治厅失眠、健忘等症。
(3)头两侧。中医认为头两侧是三焦经和胆经的循行部位,常梳理和按摩可以疏通经络、宽胸、缓解胸闷胀气。
(4)脑后部位。经常梳理脑后部可以强肾、补血,进而缓解脑供血不足,帮助头脑清醒和肩颈部放松。
正确的梳头方法对保护头发,头皮健康是很有帮助的,你是不是学会了呢?以上的文章希望可帮助大家都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好头发!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6913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