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崇拜是孩子心理需要

besoo2020-01-13  64

导读:乐雅养生网导读:许多孩子对明星有着狂热的追求,因此家长担心耽误学习,其实明星崇拜是孩子心理需要,是孩子的一个成长目标,但是要把握在一个限度内,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明星崇拜是孩子心理需要。一、孩子在“崇拜”中成长人的成长多数从“崇拜”开始心理…

明星崇拜是孩子心理需要

乐雅养生网导读:许多孩子对明星有着狂热的追求,因此家长担心耽误学习,其实明星崇拜是孩子心理需要,是孩子的一个成长目标,但是要把握在一个限度内,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明星崇拜是孩子心理需要。

一、孩子在“崇拜”中成长

人的成长多数从“崇拜”开始

心理学发现,人的“意识”是阶段性发展的,以七年为一个周期;而人为了成长,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崇拜的对象。

第一个成长阶段:从出生到大约七岁换乳牙之前。

这个阶段,是孩子快速长身体的阶段。

此时,在幼儿的意识中,他自己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他的生命的构成,因此幼儿本能地以模仿来学习。因为父母为其提供了生存的保障及生活指导,所以,这时,父母是幼儿崇拜的偶像。

第二个成长阶段:七岁到青春期(一年级至八年级)。

这时孩子的身体发育已经完成,从心理上说,他要像小狐狸那样脱离母亲而独立生存了。此时,他再不视父母为偶像,而是在家庭之外寻找“父母替代者”,寻找新的楷模和权威力量来追随,并通过感觉来学习,模仿,崇拜,在“崇拜”中成长。

此时的崇拜对象是弥散性的,他要酷,要是成功者等。

一位朋友说,她上初一时,在学校广播里听26届世乒赛实况转播,说庄则栋的抽球,其势如猛虎下山;说张燮林的削球,其形如海底捞月。赛后,庄则栋等冠军队代表,到她们所在城市进行表演赛,而当时正逢期末考试,但她们却不管不顾,因没有票,她们就爬墙越窗溜进体育馆去看表演赛。跳下窗,正好看见庄则栋、韩玉珍等没有上场的运动员们在休息室里跳交际舞。哇,如此近距离地看到球星,她愣在那儿,好激动!回家后,嚷着叫妈妈给她买乒乓球拍。之后,下了课就打球,她学庄则栋攻球的姿势,学他上板就抽的小老虎风格。她并没有当乒乓球运动员的理想,但就是想打球,而且要打得最好。

第三个成长阶段:青春期到二十一岁。

此时,孩子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个人的判断力、独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们开始在外部世界寻找榜样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榜样”是他们崇拜的目标,给了他们成长的动力和方向。

现在老三届的很多女同学,都说她们当年最崇拜的是居里夫人。她们不仅喜欢上了数理化,甚至有的女同学还像居里夫人那样盘起了辫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学生,几乎都崇拜保尔·柯察金,他们均会背诵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他们吟诵着这段名言长大,吟诵着这段名言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二、崇拜明星成普遍现象

人生发展阶段都有崇拜对象

1、强者崇拜是心理需求

“崇拜”,是人的一种原始而本能的需求。

动物世界,猴群有猴王,蚂蚁国有蚁王。只要是群居的,没有“头领崇拜”,群体就无法有序和谐地延续。人类,脱胎于群居动物,“崇拜”在进化过程中,刻进了基因序列,成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某种欲望。

在人类发展的蒙昧时期,出于对自然的惧怕,人们需要凭借某种神奇的力量来驾驭自然,消除内心的恐惧,所以就有了创世神话,有了英雄史诗(中国有“三皇五帝”),这就是人类最初的“明星崇拜”。

之后人们崇拜那些能改变他们命运的人,能保证大众生存的人,以及对大众有用的人,诸如政治家、军事家、宗教家、科学家等。

2、人们崇尚“完美”的人

现在“明星崇拜”已经统治世界。这种崇拜,实际上源于人类信仰的现代转向,即,当人的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就开始追求“完美的人”的目标。

人们崇拜体育明星,称刘翔为“飞人”、菲尔普斯为“游泳之神”等,在于他们在探索身体的潜能方面,取得了最高成就。

杰克逊因曼妙的太空舞步与勾人魂魄的天籁歌声,被人们称为“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人们为何如此崇拜娱乐明星?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把自己的“肉体”,创造为或者演绎为最接近人类理想的艺术品!

以至于人们认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胜利,“他”的崇拜者们想成为他,以一种近似于朝圣的心态走向他,不顾一切地去模仿他,企图通过接近他来分享他的美和力量,这就是生物学和心理学双重意义上的“欧赫美尔”现象。

3、媒体创造了“光环效应”

为何现在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娱乐明星”而非真正英雄的光环中?个中有个原因,是文化和传媒的合作。

因为明星是票房的有力保证,利用他们的超常魅力,可以强烈地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而使文化和传媒获取可观的利润。他们对明星进行包装,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在人们的心中创造“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如果某个人的某种品质、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时,人们对他的其他品质、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因此,这种心理效应也称“晕轮效应”。

造星者创造光环效应,是诱骗人们去崇拜明星。既然是诱骗,那就是投其所好,就是抓住受骗对象的真正需求,造星者因此努力将明星打造成“完美人”的形象,打造成人们理想的投影,是值得依赖的英雄,是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是自己无法超越的极限,是自己无可企及的优秀异性……让人们以为有了明星,就有了一切,一切可以暂时变为现实,让自己暂时有了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依靠。

崇拜,是弱者对强者的崇拜,而少男少女,尚处在心智发育的过程中,更易受到“诱骗”,因而成为了“娱乐明星崇拜”的主力军。

三、“明星崇拜”应对良策

孩子陷入明星崇拜怎么办

家长一定要调整认知,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崇拜明星了,父母应该高兴,那说明,孩子的身心非常健康。如果孩子谁也不崇拜,反而应该着急,那说明您孩子的心理年龄还没有进入青春期。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没有广义的“明星崇拜”,或“明星崇拜”的欲望被父母抑制,很可能会造成“安全感”的缺失。孩子进入青春期,心理上想脱离父母,到外面去探索世界,但面对纷繁未知的世界,他内心会感到惶恐,必需找个“强者”来崇拜,来学习、模仿,希望自己强大起来,这样他内心才会产生安全感。

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没有经历“崇拜”的过程,即第一步,最基本的社会化的过程还没有结束,他内心的“安全感”没有建立,将来到了适婚的年龄,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心理学发现,人的心理也遵循“能量守恒”原则,即,当人在某一方面有所缺失时,必会寻求补偿,以保持心理的平衡。那些在青春期没有建立起“安全感”的孩子,无论是男孩、女孩,进入适婚年龄后,都会找一个强势的人来恋爱,或者有钱、或者有势、或者年长、或者高大,唯有这样,他们内心才会有“安全感”。

有的父母会说,我希望他崇拜英雄,但不是什么娱乐明星。即使这样,也不能硬行制止,因为此时,孩子的感觉能力,比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要来得快而深刻,故很多行为都显得缺乏理性指导,理性化教育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是徒劳无功的。

而且,因为“光环效应”的结果,娱乐明星在孩子的眼里,是完美的,是强大的,同样会满足他成长的心理需要。同时,因为社会的成长标杆并非“明星”一种,其他参照,会对孩子的明星崇拜进行调整,如,有一位中学生说,他曾非常崇拜某明星,但上高中参加军训后,又开始崇拜军人。所以请不要压制孩子的明星崇拜心理,最好让他自行调整。

有一位年轻记者说,她上初中时,特别崇拜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曾课也不上了,到电视台去等候,想见其一面,没有见到,就写信,那位主持人回信中给她邮了一包花籽,她精心饲养,花开得很好,但搬家时,父母没有将花带走,她大哭了一场。等她上了高中,视野开阔了,又开始崇拜女政治家,觉得自己当初的大哭很可笑。

此例说明什么?说明崇拜是弱者对强者的崇拜,待弱者强大起来,就会寻找更强大的目标进行崇拜,所以请父母不要拔苗助长地为孩子寻找崇拜的对象,崇拜是心灵的崇拜,要合乎孩子的心理年龄才好。

明星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成了人们,特别是少男少女们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也就是成了公众人物,就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其行为,要遵循社会的基本准则,要附合社会的价值观。

刘德华该结婚时不结婚,结婚了又隐婚,这其实是有悖社会准则的,如此行径,很可能影响了很多粉丝的正常爱恋,误了他们的婚姻,这其实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很多明星怕婚后影响自己在粉丝心中的地位,特别是怕会失去大批的异性粉丝,这其实是明星思维幼稚的表现。如果你的行为附合社会准则,你婚后,也许会失去一部分思想幼稚的粉丝,但是如果你的歌唱得更好,或戏演得更好,你一定会吸引来更多的思维成熟的粉丝。

调查称7成学生选择明星当偶像

“你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吗?”在记者采访的103位中小学生中,仅13人回答:“没有”。剩下的90位学生中,17人表示他们的崇拜偶像为商界名人、文学名人;有73人的崇拜偶像为影视体育明星,占调查总数的75%。

16岁的茜茜是合肥八中的学生。“我喜欢电影《小时代》里的演员柯震东,他在电影里面很帅,而且他和我们一样,都是90后,最近班里好多同学都在讨论这部电影里的明星,很多男生也在八卦郭采洁、杨幂。”

“我喜欢张杰,不对,其实我是因为喜欢谢娜才顺便喜欢他的。”11岁的可欣是永红路小学的学生,性格很开朗,她告诉记者,基本每个星期六,她都会守在电视机旁看《快乐大本营》,觉得谢娜特别搞笑,看着很开心。

读小学三年级的张卉小朋友对偶像的概念还很模糊。“一定要说偶像,那就是沈石溪,他写的《动物故事》很好看。”

容貌好、有才华成偶像首选

“你们选择偶像有什么标准吗?”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记者听到了无数答案,长得帅、漂亮、有个性、孝顺、有才华、励志……不过,吸引学生们的原因大多集中在“视觉”上,帅酷有型,会跳舞,这样的偶像堪称完美。

15岁的彤彤说班里女同学谈的最多的就是韩国组合EXO。他最喜欢里面的中国成员吴亦凡,他的个子高,脸特别精致,又精通四种语言。

“我比较欣赏陈奕迅,因为觉得他很有才华,有自己的思想,与众不同吧。”17岁的合肥六中学生玉雪说,因为喜欢,所以学了很多首粤语歌,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香港玩,看看他所在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采访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比较理性,他们说仅会在课余时间讨论下各自喜欢的明星,相互交流下他们的最新动态,学唱几首偶像的歌曲。

其中,也有一些喜欢欧美明星的学生。15岁的浩然说:哈韩、哈日都太幼稚,科比在NBA里就是传奇,他才是英雄。

“妈妈和我去韩国‘追星’”

说起“追星”,合肥八中的高二学生梦涵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她对于韩国明星的了解可以用“精通”来说,谁的歌曲上榜了、谁参加了哪一期的综艺节目、韩国团队里谁和谁的关系好……她都了如指掌。

梦涵说,她很谢谢她的妈妈,因为妈妈受到她的影响,今年5月份陪她一起去了韩国。“在那里,妈妈舍弃了逛街时间,陪我到明洞附近买了很多国内买不到的写真集和CD。”

“追星,把歌词写进作文里”

相对于梦涵的疯狂,合肥六中学生李婷算是比较理性的。

“我从初一开始喜欢周杰伦,现在已经5年了。超级喜欢帮他填词的方文山,觉得歌曲里的文字很美,偶尔会融入到作文里。”她说,家人不会反对,算比较支持。首先,自己没有到疯狂的程度;其次,喜欢偶像也不影响学习,算是劳逸结合。学习类的时候,听点偶像的歌曲让自己放松下。

家长:4成家长理解孩子“追星”

当孩子房间贴满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海报;当某个公众人物一出现在电视等媒体上时,孩子就像充电一般兴奋——这意味着孩子有偶像了。可家长想好如何应对了吗?

“要看孩子喜欢的是谁,不主动反对,如果可以,会尝试着了解一下。”秦女士是高一学生的家长,她说,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当时也有自己的偶像,会理解孩子,只要不影响学习,不盲目追随。

赵先生是一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对这一问题感到很意外,“哎呀,孩子的偶像我还真不知道,也没有了解过,他现在都忙着考试,应该也没有时间喜欢这些。”

在采访的30多名家长中,近半表示不知道孩子的偶像是谁,4成家长理解孩子“追星”,会赞成他们选择的是优质偶像去学习、借鉴,1成的家长表示会谈论孩子们的偶像。

专家:需要家长与学校积极引导

“对于老师来说,并不认可孩子们过分崇拜偶像明星。”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副校长吴克虎说,银幕上的一些选秀节目,选手一夜成名很常见,但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观念:“成功很容易,自己读这么多书作用不大。”

在他看来,孩子们“追星”,家长与学校的积极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孩子的自制力也有所不同,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孩子,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对偶像的崇拜与自我发展相联系,内化为一种精神激励。

偶像是少年儿童探索未来的参照,也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塑造和行为倾向,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明星崇拜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尊重,采用各种极端的方式去干预,这样会酿成了一些悲剧。

他认为,孩子喜欢的偶像趋向于影视体育明星的话,这反映了孩子平日的接触面较窄,建议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多去接触些社会,了解些他们未知的世界,帮他们打开眼界。

孩子追星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们追星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一些家长采取了围追堵截的方式,试图扼杀孩子的追星梦。我一直认为大可不必。除了个别极端例子外,大多数孩子追星是正常的,是有梦想,有自己审美取向的表现,也是孩子们紧张的学业生活中的一扇窗口。如果把这扇窗口也堵住了,孩子们就会被窒息,那就得不偿失了。

家长必须放下身段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查了很多“飞轮海”的资料,觉得这四个男孩的奋斗史也不简单。他们中有的人家境不好,从小丧父,父亲留给他一干多万新台币的债务,为了替父还债,小小年纪出来打拼,还要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有的家庭环境优越,是所谓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有的孩子家庭早就为他们铺平了发展大道,但他们却敢于放弃,为了心中的梦想,选择一条充满艰辛的自我奋斗之路,并且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些“明星”的成长经历足以成为大陆很多蜷伏在父母双翼下不觉悟孩子的榜样。

我们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们没有梦想,其实追星也是一种梦想的折射。如果家长引导得法,让孩子们从追星中学到那些成功者——与孩子们年龄相近的成功者身上难能可贵的奋斗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以及刻苦、敬业的精神,肯定会达到意料之外的励志教育效果。

我很爱我的女儿,正是因为爱她们,我必须时刻向她们学习,学习最时尚的文化元素,学习年轻一代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过去经常有成年人批评年轻人,什么垮掉的70后,自私的80后,还有不可理喻的90后。这都是“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论,我一直坚信,其实每代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一代会比一代强。

当然,追星也是有“成本”的,包括时间成本、学业成本、金钱成本,一些意志薄弱的孩子还会因为走火入魔付出更大的代价,像前几年媒体披露的杨丽娟现象。家长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在了解了孩子追星的理由和心理动力后,帮助孩子算账:算“成本帐”,算"得失账”。引领孩子在追星中体味人生、追逐梦想、勾画未来,找准属于自己的“星座”。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242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