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如何对待孩子情绪?当孩子哭闹时是粗暴制止还是耐心沟通,怎样做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为您解答如何对待孩子情绪。
“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将这类父母归为“情绪抹杀型”。
为了研究情绪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戈特曼在36年里,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儿童跟踪调查了10年。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情绪抹杀型”父母尤其无法容忍孩子有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哭时,他们会大声喊“停”,强迫孩子憋着,甚至还吓唬说:“再哭,就送你上幼儿园。”有些家长则喜欢用奖励来诱导孩子的情绪,如“只要不哭,就买冰激凌吃。”当所有的恐吓或贿赂都无法管住孩子时,家长还可能动手。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看见孩子哭了,这类父母克制自己不动怒,关心地问“妈妈见到你哭,很心疼”。这会让孩子知道,妈妈很在乎自己,能增加亲密感。然后问“你为什么哭呢”,让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机会。最后说“你这么哭,会影响到别人,可能不太合适”,告诉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认同有情绪是正常的、合理的。给宝宝自由表达情绪的空间,不压制宝宝的不良情绪。比如,宝宝因为想要某个玩具却没有得到满足时,宝宝生气地大喊大叫,甚至打人。这时,要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生气。”让宝宝明白不如意时生气、愤怒等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让宝宝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是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起点。而不要简单地说:“那个玩具有什么好的,不要叫,不要打人。”不要说“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简单的阻止常没有效果,反而可能会让宝宝的不良情绪积压在内心深处,成为他的潜意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可能还会爆发。
父母的示范作用
亲子之间良好地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在孩子3岁以前,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正面教导。比如孩子打架了,父母可以如实说,爸爸妈妈也会吵嘴闹脾气,不过马上又和好了。如此这般,孩子会觉得父母和自己一样,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
当然父母自己的情绪处理也很重要。在日常的活动中,给孩子示范使用情绪的词汇,用言语大声说出感受。同时,不惜花费时间给孩子解释他可能会作何感受,把情绪感受与肢体信号联系起来:“我注意到你低着头,还撅着嘴,你是不是感到有一点失望?我们怎么做能让你没那么失望呢?”最重要的是,你对孩子的深厚感情会给他带来安全和关爱的感受;每一天开始和结束时,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会加深他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放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戈特曼指出,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而过分强调“失望、愤怒”,造成孩子从父母处获得的多是批评,缺乏表扬和肯定。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父母要学会多用“我”传达法。比如,两个孩子打起来。父母不能说,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或不是告诉过你不能打人吗?这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正确做法,先说“我听说你打小朋友了。小时候,我也跟其他小朋友打过架,还被打哭了。”看到孩子情绪缓和,再说:“能告诉我,为什么打架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慢慢放手,让他自由成长。同时,让孩子换位思考,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从而真正理解父母爱的涵义。
“镜像式反应法”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家长解读、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就是“镜像式反应法”,简单说就是重复。比如小孩闹脾气、哭了,父母不妨说“哦,你很生气呀”“是的,心情确实不好”,如此一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父母认同,渐渐安心。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如何对待孩子情绪,多鼓励少批评,别粗暴的对待孩子的情绪。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490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