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青春期都比较苦恼,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比较好呢?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
文章目录
一般来说,孩子青春期多会表现出各种叛逆情绪,做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家长[微博]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无法辨别和理解,造成父母和孩子间产生很多矛盾。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有的家长往往会采取一些暴力手段等教育孩子。其实,只要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尊重孩子 多鼓励
家长应尊重孩子,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找孩子的优点,全面评价孩子,努力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只有家长恳切地提出希望,使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途,孩子才会进步得更快。
换位思考 找问题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面对孩子们做出的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
平等交流 稳情绪
家长们要忌从学习入题,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讲学习成绩,这样会让孩子心里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自控情绪 会倾听
家长还要学会稳定自身的情绪,学会倾听。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逾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倾听孩子的心声,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和孩子沟通,帮助指导子女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对孩子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接受并予以重视。
在家长的眼中,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是原来乖巧的孩子,他们头型奇怪、服饰奇怪、言谈举止奇怪、思维奇怪,那么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呢?
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敏感、易怒、任性,父母越是禁止,他就越有兴趣去做,并且做得变本加厉。叛逆,成了他们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人的心理发育要经历两次反抗期,一次出现在2~3岁,表现为任性,不听话,爱哭爱闹;一次发生在青春期,大致从12~14岁开始,可能持续三四年。
好奇、好胜、虚荣心理
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青少年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容易被追求虚荣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某种好奇、好胜及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近些年来,青少年吸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有的女孩子过份追求穿戴打扮,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驱使,使自己像个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显得轻松、潇洒、大方,还有好胜和所谓的“心理叛逆性(亦称逆反心理)”。
异性敏感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意识的发展,青少年对异性的言行举止过分敏感。他们常会把异性对自己的好感当做对自己的“倾心”,而把自己对异性的好感当做“爱情”。
苛求体貌
一些青少年对自己的容貌和衣着相当敏感,以至于过分挑剔;有些同学会对客观存在的某一些“丑陋”,如体胖、肤黑、眼小、狐臭等忧心忡忡、烦恼不已,以至难以接受。
冲动
由于青少年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而当他们在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出现重大波折时,很容易在极度失望和沮丧的情况下,做出莽撞之事。
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自尊心增强
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初高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孩子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624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