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内伤发热(11)
    ·血虚发热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对120例再障并有发热的病人进行分析,发热计有204例次,其中,属内伤发热之血虚发热者为34例次,表现为午后发热、头晕、心悸、身倦、乏力、恶心、纳呆、面色不华、爪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治以补益气血、佐清虚热
    besoo2020-1-13
    158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10)
    《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  【现代研究】    ·甘温除热法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besoo2020-1-13
    302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9)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  《医学入门·发热》
    besoo2020-1-13
    186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8)
    【转归预后】    在内伤发热的病程中,由于病机的发展变化,或治疗用药等影响,内伤发热的一些证候可以转化或兼夹出现。对兼夹两种证候者,应分清主次,适当兼顾。  内伤发热的预后,与起病的原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据临床观察,大部分内伤发
    besoo2020-1-13
    310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7)
    血虚较甚者,加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精血;发热较甚者,可加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由慢性失血所致的血虚,若仍有少许出血者,可酌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棕榈皮等止血。  ·阴虚发热    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
    besoo2020-1-13
    185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6)
    治法:利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  本方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的功效。方中以杏仁宣降肺气,善开上焦;蔻仁芳化湿浊,和畅中焦;苡仁益脾渗湿,疏导下焦;配以半夏、厚朴理气燥湿;通草、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共奏宣化畅中,利湿清热之效。  呕恶加竹
    besoo2020-1-13
    223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5)
    分证论治    ·气郁发热    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  本方疏肝理脾,清肝泻热。方中以
    besoo2020-1-13
    208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4)
    【诊断】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水湿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
    besoo2020-1-13
    157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3)
    6.阴精亏虚由于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等,导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  7.阳气虚衰由于寒证日久,或久病气虚,气损及阳,或脾肾阳气亏虚,以致火不归原,盛阳外浮而引起发热。如《证治汇
    besoo2020-1-13
    132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2)
    凡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属内伤发热的范畴。  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和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在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besoo2020-1-13
    1730
  • 第五节 内伤发热
    第五节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  内伤发热是与外感发热相对应的一类发热,可见于多种
    besoo2020-1-13
    1650
  • 热疮(3)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增液汤加板蓝根、紫草、生薏苡仁等。  二、外治法    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干燥、收敛为主。皮损以丘疱疹为主,糜烂、渗出偏重者,以马齿苋水洗剂外洗或湿敷;皮损以糜烂、结痂为主,或向愈时,以紫金锭磨水,或青黛
    besoo2020-1-13
    1480
  • 热疮(2)
    二、黄水疮好发于儿童的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多见于夏秋季节,皮损以脓疱、脓痂为主,呈散在分布,自觉瘙痒。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肺胃热盛多发于颜面部,以口唇鼻侧多见,皮损为群集小水疱,灼热刺痒;伴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
    besoo2020-1-13
    1450
  • 热疮
    热疮  热疮是指发热或高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宋,《圣济总录》云:“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特谓之热疮。”本病以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的成群小疱为临床特征。多在1周后痊愈,但易于复发。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尤以成年人为多。相
    besoo2020-1-13
    1460
  • 产后发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治法】清热育阴。  【方名】小柴胡汤。  【组成】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切要》卷七
    besoo2020-1-13
    1630
  • 经行发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胆火郁。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调经。  【方名】达气养营汤。  【组成】人参3克,黄连3克,当归身9克,白芍9克,川芎4.5克,木香3克,白豆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陆
    besoo2020-1-13
    1610
  • 发热的起因
    发热是指人的体温因某种原因超过其正常范围。一般而言,腋下温度在37℃以上,口腔温度在37.3℃以上,直肠内温度在37℃.以上,或一日内体温变异超出1℃时,即可认为是发热。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其原因大多为感染或传染病以及
    besoo2020-1-13
    1920
  • 发热后出疹子别大意
    婴幼儿时期,孩子生病发热是常有的事,有孩子发热后全身出疹子,父母非常着急,医生却说“出了疹子病就好了”,是这样吗?著名新生儿科、儿科急重症专家郑玉巧副主任医师说,发热后出疹子,医学上叫继发性皮疹,有多种可能,父母要善于鉴别。  有一种病叫幼
    besoo2020-1-13
    2540
  • 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概括地讲,小儿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无论哪种因素导致的发热,原则上都不需要首先给予
    besoo2020-1-13
    1540
  • 小儿发烧发热治疗方法(2)
    (一)降温措施    物理降温: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或酒精(~%)于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
    besoo2020-1-13
    1980
乐雅养生网
乐雅养生网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美容养生,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