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证(6)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本方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其中木通、篇蓄、瞿麦、滑石利尿通淋,大黄、山栀、甘草梢清热解毒。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腹满便溏,则去大黄;若伴见寒热,口苦,呕
    besoo2020-1-13
    1460
  • 淋证(5)
    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是治疗淋证的基本原则。实证有膀胱湿热者,治宜清热利湿;有热邪灼伤血络者,治宜凉血止血;有砂石结聚者,治宜通淋排石;有气滞不利者,治宜利气疏导。虚证以脾虚为主者,治宜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所以徐灵胎
    besoo2020-1-13
    1520
  • 淋证(4)
    3.尿浊淋证的小便浑浊需与尿浊相鉴别。尿浊虽然小便浑浊,白如泔浆,与膏淋相似,但排尿时尿出自如,无疼痛滞涩感,与淋证不同。以有无疼痛为鉴别要点。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明淋证类别由于每种淋证都有不同的病机,其演变规律和
    besoo2020-1-13
    1510
  • 淋证(3)
    【临床表现】    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基本特征。其起病或急或缓,其病程或长或短,长者久淋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小便频急者每日小便可达数十次,而每次尿量较少,或伴有发热,小便热赤;或小便排出砂石,排尿
    besoo2020-1-13
    1500
  • 淋证(2)
    西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乳糜尿等,当临床表现为淋证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膀胱湿热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湿热下
    besoo2020-1-13
    1450
  • 淋证
    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淋证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类属淋证的尿路结石和肾盂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淋之名称,始
    besoo2020-1-13
    1590
  • 胆胀(11)
    大黄有致泻、收敛止血、解痉利胆、利尿、健胃助消化等诸多作用,实验证明,大黄素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的痉挛,其解痉作用较罂粟碱强4倍。大黄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并能使;其中的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对胆石症患者进行B超观察表明,生大黄有松弛括约肌,加
    besoo2020-1-13
    1850
  • 胆胀(9)
    许氏等运用中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活动期合并慢性胃炎4.5例,按肝胆湿热、肝胃不和、肝郁脾虚三种证型辨证论治,以同期西药治疗的30例为对照。中药以胆胃方(柴胡、白芍、香附、茯苓、枳实、法半夏、姜竹茹、青皮、陈皮、大黄、金钱草、蒲公英)治疗,肝胃
    besoo2020-1-13
    2820
  • 胆胀(8)
    【现代研究】·胆囊炎治疗的研究张氏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200例,取得较好疗效。方法是按辨证论治原则,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两型进行治疗。症见右胁下或右上腹疼痛,胀满,脘闷,食欲不振,嗳气恶心,胸骨后灼热感,舌苔淡黄或黄腻,脉弦数者为肝胆实热型
    besoo2020-1-13
    1940
  • 胆胀(7)
    胆胀病患者,如正气充足,一般预后良好,若迁延不愈,则反复发作,殊难根治。若急性发作之时,出现危证、坏证,则预后较差。  【预防与调摄】    积极治疗胁痛、黄疽等肝胆疾病及虫病,疗程要足,除邪务尽,病证治愈后要注重调摄,皆为预防胆胀的重要措
    besoo2020-1-13
    1750
  • 胆胀(6)
    ·阴虚郁滞    症状: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方药:一贯煎。  方中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滋阴,川栋子疏肝理气止痛。心
    besoo2020-1-13
    1700
  • 胆胀(5)
    ·气滞血瘀    症状: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活血。  方药:四逆散合失笑散。  方中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疏肝利胆,理气止痛,炒五灵脂、生蒲黄活血化瘀。可
    besoo2020-1-13
    2970
  • 胆胀(4)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虚实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或病程虽长而属急性发作,胀痛持续不解,痛处拒按,口苦发热,苔厚脉实者,多属实。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胁痛隐隐,胀而不甚,时作时止,或绵绵不休,遇劳则发,苔少脉虚者,多属虚。  
    besoo2020-1-13
    3000
  • 胆胀(3)
    【诊断】    1.以右胁胀痛为主症。  2.常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口苦,嗳气,善太息等胆胃气逆之症。  3.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时作时止,复发者多有诸如过食油腻,恼怒,劳累等诱因。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4. 十二指肠引流、B超检查、
    besoo2020-1-13
    1410
  • 胆胀(2)
    胆腑内藏精汁。若胆道通降功能正常,在肝胆疏泄作用下,胆液经胆道排人肠中,助脾胃腐熟消化水谷。若因饮食偏嗜,忧思暴怒,外感湿热,虚损劳倦,胆石等原因导致胆腑气机郁滞,或郁而化火,胆液失于通降即可发生胆胀。  1.胆腑气郁忧思暴怒,情志不遂,肝
    besoo2020-1-13
    2840
  • 胆胀
    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胆胀多发生于40岁至65岁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当今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较好,远期疗效
    besoo2020-1-13
    1720
  • 肺胀(12)
    ·雾化吸入治疗    陶氏以菖蒲雾化合剂(菖蒲、郁金、丹参、黄芩、半夏、防己等)雾化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轻症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重症患者配合氧疗、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治疗,但不用呼吸兴奋剂、祛痰剂,10-15天为一疗程。结果:
    besoo2020-1-13
    1260
  • 肺胀(11)
    阎氏以自拟益气化瘀汤(党参、五味子、桔梗、五灵脂、丹参、杏仁、炙甘草)随证加减,配合西医治疗32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并与同期西医治疗30例作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16例,无
    besoo2020-1-13
    1570
  • 肺胀(10)
    【文献摘要】《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肤满。”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  《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上气喘逆鸣息不通。”  
    besoo2020-1-13
    1320
  • 肺胀(9)
    【转归预后】·肺胀的多种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各证常可互相兼夹转化。其预后受患者的体质、年龄、病程及治疗等因素影响。一般说来,素体较壮、年轻、病程短、病情轻,治疗及时有力者,可使病情基本控制,带病延年,反之则迁延恶化。如出现气不摄血,
    besoo2020-1-13
    1180
乐雅养生网
乐雅养生网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美容养生,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