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乃生化之源,胃乃水穀之倉」,胃腸是消化系統的主要部分,它包括胃、小腸、大腸。主要功能是受約食物與消化食物。中醫的生理概念與西醫相同,至於中醫對於脾之功效,與西醫的解剖學有所不同。中醫的觀念脾的功能作用,包括了現代醫學中的肝膽胰等消化系統中的生理功能。中醫把脾、胃、大腸、小腸均歸於同一範疇。人體中的氣血,津液輸布,均需通過脾胃的吸收,所攝取的水穀精華化生而成,然後輸送於四肢百骸,五臟六腑。
胃腸道如果發生故障,不但會引起消化不良,胃痛、胃脹、腹痛、腹瀉、便秘等等症狀,也會給身體的其他組織帶來一系列的影響。所以飲食方面,一定要定時定量,要有節制,暴飲暴食,會使脾胃功能紊亂。正如內經《素問,脾論》所言「飲食自倍,腸胃仍傷」。
宋末偉大醫學家李東垣《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指出「百病皆因脾胃衰而生也」說明了脾胃的重要性,脾胃衰弱,氣血生化無源,正氣亦衰,免疫能力低,導致百病叢生。中醫在臨床中很重視脾胃這個後天之本,它對於養生,防病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藥膳食療乃祖國醫學的瑰寶,幾千年來,廣受人們的青睞,特別對於調理胃腸病,有獨特的功效。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言及「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說明了古人對於穀物、肉類、蔬菜、水果互相配合,均衡飲食來調理身體的重要性。
唐朝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裡面所言:「食能排邪而安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說明如果可以用食療方法來安定臟腑,改善脾胃,使氣血充盈,疾病就能不藥而除。對於醫者來說,乃是上等醫生。突出了「上工治未病」。說明了疾病初起,應該先用食物治療法治療。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432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