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有些人上班很不快乐,但生活中却不乏快乐的体验,但快乐的体验和上班是分开的。那么,上班和快乐是什么关系呢?对他们来说,上班对于快乐的贡献是,通过上班挣钱,然后用这个钱在上班之外消费、娱乐……购买快乐,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关系。
其实呢,要改变这个关系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别上班了,去工作吧!
你在上班呢还是在工作呢?
人们通常会说要热爱工作,人因工作变得伟大和富有,却不曾听说要热爱上班的,经常听到的是上班真累人、无聊、烦死了等等。那上班和工作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
□ 上班意味着准时出现在公司,准时离开公司,我来了就代表我上班了,至于在公司里干什么就另当别论了。工作则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来源的保障,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对事业的追求,随心所欲,没有限制,没有上下班时间之分。
□ 上班是一种被动的机械化的劳动,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而为之,有固定的时间、地点,还要听从上司命令,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往往会平添许多烦恼。工作却是一种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是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 上班是给别人打工,你上班完成了分内的工作就有人给你发工资,给你钱少了你会不高兴,不给你工资你就会不干了,所以上班族也叫打工族、工薪族。而工作就不同,有许多人工作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自己做老板),有的甚至没有工资(义务帮工),然而他们依然热情高涨、精神百倍地忙碌着。
……
也许你会说:这不能怨我,谁让老板给我的工资低、谁让老板是个斤斤计较的抠门、谁让老板每天像看囚犯一样看着我、谁知道我家会有这么多烦心事影响我的状态……其实这都不应该成为你的理由,原因是你的价值标准和做人原则不能建立在别人身上。
让你变快乐的5个训练方法
当然,有些人不是在上班,而是在工作中,但仍会觉得不快乐。这不见得是生理上的疲劳,有时是心理上的倦怠。美国许多学者用“Burnout”这个名词来形容工作失去成就感、价值感、心力交瘁或筋疲力尽等。原因多半是,某个人献身于某种理想、工作或生活方式中,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价值感,或没有受到该有的激励、重视等。
记得心理学者阿克尔曾指出两个最重要的快乐指向标:第一,我们是否相信自己的行为有意义,即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可以起关键作用——很多人在困境面前丧失了这样的信念,因为太多的东西不受个人控制;第二,你如何应对压力——压力是将你击垮,还是催你奋进?鉴于此,你要做的是调整现在的心态,这里建议你采用以下方法:
■寻找积极事物。阿克尔说,据一些研究显示,每天记“感恩清单”的人往往会更加快乐,更加成功。“在接下来的21天内,每晚睡觉前想出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然后大声说出来。如果你能让其中一件与工作有关,那么就可以训练自己的大脑忘掉那些日常的琐碎工作,关注自己工作的好处”——当然,最重要的好处就是“有工作”。
■乐在其中。“很多人认为‘工作’和‘乐趣’两个词相互排斥,” 阿克尔说。但是研究发现,无论是和同事说笑,还是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搞笑视频,不时的轻松情绪都会让人更加清醒和有创造力。阿克尔建议,如果工作已让你筋疲力尽,你可以在工作中给自己点奖赏——翻看上次度假的照片,或阅读自己特别喜欢的博客等等。
■将自己的办公空间装点得更加明亮。周围的环境会影响你的心情。阿克尔说:“有些东西会让你的大脑陷入不必要的恐慌状态,而另一些则会让你更有创造力,更加平静。好在你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用图片和小物件装饰办公桌,让自己保持积极情绪。你的大脑会放松,心情也会转好。”
■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如果你总是担心一些坏事,比如可怕的传言,让人紧张的截止日期,那么不妨花三分钟的时间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阿克尔解释说:“神经科学家发现,将消极情绪写下来或说出来,就像给其泼了一盆冷水。这一做法虽然简单,却能够显著缓解不良情绪。”那就拿出尘封已久的日记本,或者新建一个word文档,试一试吧。只要注意不要被别人看到。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阿克尔说:“在压力面前,聪明人也会干傻事,比如只关注工作,而封闭了自己的社交网络。但是,在同全球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面对压力和挑战,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际关系的数量和质量。”阿克尔呼吁道:“我们现在更需要花时间巩固好这些关系,你可以一步一步来,每天关爱一个人。”
后记:
不得不提的是,很多人有类似的体验:“我也希望像很多心理自助书建议的那样,不能将生活等同于‘赚钱’。但工作中,我仍然像只永不停歇的兔子。而且,我竟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模糊的快乐!”这种矛盾的情绪并不奇怪,原本工作就是痛苦和成就感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产物。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自我价值越多元,就越容易感到快乐。
对此,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派翠夏·林维尔就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当我们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和打击时,需要在别的方面得到恢复。如果成就感只来自工作,那么工作上的不顺心,就更容易影响到情绪。和工作保持适当距离,建立一种平和的关系,正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感受快乐。”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www.psycofe.com和本文出处。(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612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