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今年南京的失业人员大为增多,大学生就业率也低于同期,怎样保证老百姓的“饭碗”,昨天成为政协委员讨论的一大民生焦点。如何保就业,委员们从各个层面出谋划策。
应建“就业心理疏导”
南京市政协委员、擎天科技集团刘飚副总裁,同时身兼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因此对于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就业问题,显得异常关注。他在小组讨论中表示,眼下,企业“掌门人”其实也成了打工者,在经济环境挑战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实际与劳动者利益是一致的,企业能否生存,直接关系到诸多企业职工的饭碗。
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年7月底,南京市劳动保障部门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207件,比2001 2005年总和还多。刘飚委员建议,随着不少企业为了减成本,企业给员工降薪,劳资矛盾也会频频出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飚的建议是,成立劳动者“心理疏导”机构势在必行。“调查显示,很多劳资的矛盾,来源于劳动者对薪资、工作环境的不满,最终引发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能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减少单纯依靠法律的解决方式,能使就业者客观认识当前的就业压力,能使其更安心工作,使用人企业因人才稳定而获利。此外,刘飚建议,各区劳动仲裁人手普遍较紧,在新形势下,应补充调节力量,让劳动仲裁调解更便捷、更有效率。
大一建立实习制,毕业时就是“熟手”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创下新高,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港澳组委员讨论的话题,一开始就自金融危机直接谈道:“我们南京有40多所大专院校,有一个没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就代表着有一个家庭面临着就业的困难,社会压力巨大”。
该组委员九成是拥有大公司的“一把手”,对这个话题有很多经验之谈和独到见解,不过几乎人人有感触:企业求贤若渴,但面对浩浩荡荡的毕业生大军,感觉很难招到想要的人才,多数人的观点是“刚出道的新手适应期太长,宁愿要已经有工作经验的熟手”,而劳动法又要求入公司2个月实习后,必须签约,企业的用工成本无形中增加。
列席政协会议的何春美女士对此分析:“那么多大学生出来却不能马上对工作‘上手’,关键是学校里的‘实践课’没做好。”她建议国内高校应加大课外实践的学分设置,从大一新生入学起,每个学期都要规定必修的实习课,“确定实习制,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锻炼,等到毕业时,有了四年的积累,自然不怕找不到工作。”
澳门科技大学的校务长唐嘉乐委员,对于就业难近年来深有体会,他已联合内地多所学校,研究如何脱离困境。唐嘉乐委员的建议是,从入学起,设置课程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杨高才委员的表示孩子在国外读大学,平时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自己交学费,很小就懂得谋生不易,现在研究生毕业回自己公司实习,动手能力比同批入公司的博士生都强得多,杨高才说,“国内教学这方面要参考国外”。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6742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