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besoo2020-01-13  191

导读:谷万里史载祥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一大亮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方面,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鲜有自主创新和突破性进展;另一方…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

谷万里史载祥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一大亮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方面,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鲜有自主创新和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不断有学者对活血化瘀治则的泛化提出质疑,认为活血化瘀治则不过是中医治疗法则之一,过分强调活血化瘀易导致无病不血瘀,无病不活血。这些情况均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使中西医理论寻找到更好、更多的结合点,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一、血瘀证与循环的关系

  从中西医结合的层面来看,与血瘀证关联最密切的当属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作为遍布人体、无处不在的重要系统之一,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极其重要。循环概念的导入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1.对血瘀证的认识

  多年来对血瘀证实质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认为,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黏、凝、聚”的倾向。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使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二是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如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证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血性中风的血瘀证患者脑循环障碍。有些血瘀证患者还表现为心功能异常,如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可有心脏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等。三是微循环障碍。中医学早有“久病入络”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7908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