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類中藥附子(2-1)(3)

besoo2020-01-13  223

导读:(一)陳修園曰:  [1]《素問》謂以毒藥攻邪是回生妙手,後人立補養等法是模稜巧術,究竟攻其邪而正氣復,是攻之即所以補之也。  [2]附子味辛氣溫,火性迅發,無所不到,故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3]《本經》云:風寒咳逆邪氣,是寒邪之逆於上…

補血類中藥附子(2-1)(3)

(一)陳修園曰:

  [1]《素問》謂以毒藥攻邪是回生妙手,後人立補養等法是模稜巧術,究竟攻其邪而正氣復,是攻之即所以補之也。

  [2]附子味辛氣溫,火性迅發,無所不到,故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3]《本經》云:風寒咳逆邪氣,是寒邪之逆於上焦也;寒濕痿躄、拘攣、膝痛不能步行,是寒邪著於下焦筋骨也;癥堅、積聚、血瘕,是寒氣凝結,血滯於中也。

  [4]考《大觀本》咳逆邪氣句下,有『溫中金瘡』四字,以中寒得暖而溫,血肉得暖而合也。大意上而心肺,下而肝腎,中而脾胃,以及血肉筋骨營衛,因寒濕而病者,無有不宜。即陽氣不足,寒自內生,大汗、大瀉、大喘、中風、卒倒等症,亦必仗此大氣大力之品,方可挽回。此《本經》言外意也。

  (二)陳修園又曰:[1]又曰:附子主寒濕,諸家俱能解到,而仲景用之,則化而不可知之謂神。且夫人所以生者,陽也,亡陽則死。亡字分二字,一無方切,音忘,逃也,即《春秋傳》出亡之義也;一微夫切,音無,無也,《論語》亡而為有,孟子問有餘曰亡矣之義也。

  [2]誤藥大汗不止為亡陽,如唐之辛蜀,仲景用四逆湯、真武湯等法以迎之;吐利厥冷為亡陽,如周之守府,仲景用通脈四逆湯、薑附湯以救之;且太陽之標陽外呈而發熱,附子能使之交於少陰而熱已。少陰之神機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脈生,周行通達而厥愈;合苦甘之芍、草而補虛,合苦淡之苓、芍而溫固,元妙不能盡述。按其立法,與《本經》之說不同,豈仲景之創見歟﹖[3]然《本經》謂『氣味辛溫有大毒』七字,仲景即於此悟出附子大功用。溫得東方風木之氣,而溫之至則為熱,《內經》所謂少陰之上,君火主之是也。辛為西方燥金之味,而辛之至則反潤,《內經》所謂辛以潤之是也。凡物性之偏處則毒,偏而至於無可加處則大毒。因『大毒』二字,知附子之溫為至極,辛為至極也。

  [4]仲景用附子之溫有二法:(1)雜於苓、芍、甘草中,雜於地黃、澤瀉中,如冬日可愛,補虛法也;(2)佐以薑、桂之熱,佐以麻、辛之雄,如夏日可畏,救陽法也。用附子之辛,亦有三法: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湯、甘草附子湯,辛燥以袪除風濕也; 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辛潤以溫補水藏也; 若白通湯、通脈四逆湯,加入尿豬膽汁,則取西方秋收之氣,保復元陽,則有大封大固之妙矣。

  [5]後世虞天民、張景岳,亦極贊其功;然不能從《本經》中細繹其義,以闡發經方之妙,徒逞臆說以極贊之,反為蛇足矣。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0419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