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养生网导读:你知道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吗?新生儿任何一点小小的感染,甚至是皮肤、脐部、口腔等处小的感染,都可因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而成为重症败血症。究竟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有啥?小编为您解答。
识别、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性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占活婴的l‰~10‰,早产儿发病更高。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由于新生儿机体免疫反应功能差,临床症状如发热等并不明显,严重时还可体温上升,或仅表现为黄疸延续不退或不断加重等。只有较有经验的儿科医师才能发现病情。
新生儿败血症由于误诊等,治疗往往不太得力,因此易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其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肺脓肿、骨髓炎、肾盂肾炎及蜂窝组织炎等。这些并发症都是重症,其一是病死率高,其二是后遗症多。化脓性脑膜炎的后遗症自不必说,骨髓炎造成肢残,肾盂肾炎亦可成为终生疾患。
本是一个健康的新生儿,患新生儿败血症后,即变成了一个残疾儿,故防残必须重视新生儿感染问题。因为新生儿任何一点小小的感染,甚至是皮肤、脐部、口腔等处小的感染,都可因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而成为重症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对小儿智力有影响
新生儿败血症可表现为患儿吃奶减少、少哭闹、面色差、发热或体温不升(35℃以下)、腹胀、腹泻,半数小儿出现黄疸。大多数小儿可有皮肤脓疱疹,口腔有白膜,脐部发炎,臀部有皮疹、破溃等感染病灶。如果细菌侵入脑部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有尖声哭叫、哭闹不安、嗜睡、抽筋等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如果不能及时、彻底地治疗,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及化脓性脑膜炎发生,均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因此,当小儿有皮肤脓疱疹、脐部发红化脓或臀部皮疹、破溃应到医院诊治。如果小儿吃奶减少、嗜睡、哭闹不安、黄疸加重,出现腹胀、腹泻等应住院彻底地抗感染治疗,有效制止病情发展。
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典型信号?仔细辨清7大症状表现
当新生宝宝患败血症时,症状不像较大儿童有典型表现,一些败血症的特征表现不出来,特别是早期症状易被新妈妈忽视,没有及时送医院,被延误治疗。因此,新妈妈要学会观察,了解宝宝患病的信号。
1.吃奶减少吸吮无力
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似乎不知饥饿,吮乳时间短且无力,吃奶时易呛奶。
2.哭声低微如“猫叫”
败血症的宝宝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3.体温不升,手足发凉
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不是体温高,而是体温低,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宝宝手足发冷。
4.全身软弱四肢少动
新生儿屈肌张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地活动,小手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而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你拉他的上肢,也无明显的屈曲反应,你松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手也不会抓紧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5.反应低下、昏昏欲睡
正常新生儿在受到刺激时可做出适当反应,如惊醒、注视、微笑等;而败血症的宝宝则表现为反应能力低下,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
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7.体重不增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的时间在生后3~4天最明显,下降的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以后逐渐恢复,在生后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以后宝宝每天体重增加约50克,满月时体重增长在750克以上。而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不增加。
作为新妈妈,在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与新鲜时,切莫掉以轻心,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对宝宝最大的爱。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要重视孕期保健,实行住院分娩,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要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粘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保持口腔脐部皮肤黏膜的清洁,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 。
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
新生儿发病原因比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感染的途径有:
1、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23794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