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1、引起手心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1.1、阴虚所致的手心热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津,严重者可出现性机能虚性亢奋。这样的患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滋阴清热的药物。
1.2、血虚导致的手心热,大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反倒手脚冰凉。这类患者,平日可服用当归补血丸这类补养气血的药物,或者用当归6g、黄芪30g,配合来熬汤。
1.3、积也称“停食”,是指小儿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引起小儿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积症。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腹胀嗳气。小孩手足心热,既不能用滋阴的方法,也不能用养血的方法,当以健脾消积为治法,或以捏脊疗法缓解。
2、引起脚底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2.1、是饮食不节,即有的饮食无度,食不定时,常吃零食,长期下去可损伤脾胃功能,引起运化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水谷精微无能吸收,形成疳积而发热。 脚心发热。
2.2、是患其它疾病后,如吐泻,痢疾、寄生虫病等治疗不当,迁延日久,损伤气血,导致营养不良而形成疳积发热。这部分常见为手足心发热,面黄肌瘦,毛发干枯,腹部胀大,食欲不佳,常食异物,夜睡不宁,大便较稀,有不消化食物,小便黄浊如米泔。 脚心发热脚心。
2.3、血虚阴亏,脚心发热,其原因多由于平素体质虚弱,或大病、热病后,失于调理,阴血耗伤,正气尚未恢复而致。脚心发热脚心发热。
3、引起身体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
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
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发热的特点类型有哪些
1、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每日波动范围不超1℃。
2、弛张热:体温高时在39℃以上,低时可接近正常,每日波动范围很大,高低相差2℃以上。
3、间歇热:是发热期与无热期每隔一、二天交替出现,如:隔日发热一次的疟疾。
4、再发热又称回归热:指较长的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发热时高热骤起,数日后骤退,数日后又再发热。
5、波浪热:发热逐渐上升,逐渐下降,又逐渐上升,再逐渐下降,呈波浪状。
6、双峰热:一日之内热度两度上升、下降,每次升降相差在 1℃左右。
7、消耗热:热度在一天内变动幅度很大,高时可达40℃以上,低时又可降至正常以下。
8、不规则发热:每日发热高低不等,没有规律,呈不规则波动。
发热应该怎么办
衣服服不要穿得过多,被子也不要盖得过厚,以免影响体热散发。
发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要大量出汗,此时要用热毛巾擦去胸、背、腋下及面额部的汗,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
发热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消耗增多,而消化功能减退,因此应该适当减少饮食,吃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如饺子、米粥、面条、馄饨等。
尽量多吃面粉类食物。
应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是由于冷的作用使局部血管收缩,热量经传导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如果使用退热药后马上又使用物理降温,就会使扩张的血管立即收缩,汗毛孔关闭,出汗停止。退热不但受到影响,而且病儿会感到很不舒服。一般是应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体温不降,经1~2 h后,再使用药物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