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可助你甩掉坏情绪

besoo2020-01-13  147

导读:一、食物可助你甩掉坏情绪1. 吃什么食物可甩掉坏情绪2. 吃哪些食物可去掉坏情绪3. 坏情绪不能吃什么食物二、坏情绪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三、怎样消除坏情绪食物可助你甩掉坏情绪1、吃什么食物可甩掉坏情绪情绪的产生,涉及一系列脑电信息在脑细…

食物可助你甩掉坏情绪

文章目录

一、食物可助你甩掉坏情绪
1. 吃什么食物可甩掉坏情绪
2. 吃哪些食物可去掉坏情绪
3. 坏情绪不能吃什么食物
二、坏情绪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三、怎样消除坏情绪

食物可助你甩掉坏情绪

1、吃什么食物可甩掉坏情绪

情绪的产生,涉及一系列脑电信息在脑细胞之间的“狂热”交换。一种叫做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是这些信息的载体,负责把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这就是决定人心情好坏的关键所在。神经递质中很关键的一种物质是多巴胺:提高多巴胺水平,能够让你精力充沛、心情更愉悦,如果多巴胺水平降低,你就会感到空虚、悲伤、易怒、厌倦。摄入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会造成多巴胺水平激增,但是有巅峰,就必然伴随着低谷,所以,要想保持一整天的心情愉悦,最好吃一些能够使多巴胺缓慢释放的高蛋白质食物。

另外,多吃一些含有苯基丙氨酸(多巴胺的主要成分)的食物也可以保证多巴胺稳定分泌,使积极情绪维持较长时间,这些食物有甜菜、大豆、杏仁、鸡蛋、肉类和谷物。

2、吃哪些食物可去掉坏情绪

2.1、压力过大吃块巧克力

据专家称,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可以帮助抑制体内突然出现的应激激素。一篇刊登在《蛋白质组研究杂志》上的文章中,瑞士的研究人员经最近一项调查发现,摄入少量的黑巧克力(约40克)就能起到降低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和儿茶酚胺含量的效果。

2.2、怒不可遏饮一杯绿茶

无论是何种原因让你心生怒火,若想快速平心静气,建议你泡一杯绿茶喝。因为绿茶中含有的茶氨酸具有静气凝神的功效,而绿茶中适量的咖啡因并不会使你暴跳如雷。另外,绿茶较之咖啡,效用更温和。

2.3、脾气暴躁试试花生酱苹果瓣

苹果是健康的综合性碳水化合物的代表,而花生酱又是绝佳的油脂原料。将这两种威力超强的食物结合在一起,不仅能给你味觉上的享受,还能给你几个小时的充足体力。

3、坏情绪不能吃什么食物

3.1、油腻食物少吃

全脂奶、冰淇淋、炸鸡、薯条、比萨、汉堡、带皮的鸡鸭肉类等,许多人吃了一小时后昏昏欲睡,若配食含咖啡因的可乐、奶茶,二至三个小时后会觉得筋疲力尽,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由于这类食物脂肪比例高,容易阻塞血管,使血液浑浊、换氧能力下降,胆固醇指数升高,压力当然下不来,日积月累之后,更种下血管硬化,高血压的病兆。

3.2、咖啡因饮料

咖啡、可乐、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每个人耐受度差异很大,但通常一杯的量可短暂提神,精神变得愉快、不紧张,可是一旦过量,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增加,而破坏心情、变得烦躁。每天以两杯为限,而且不要过度依赖咖啡。

3.3、高糖食物不多取

加糖果汁、奶酥面包、奶油蛋糕等甜腻腻的美食,虽然可以在数分钟内发挥镇静作用,但因为含糖食物会快速被肠胃吸收,造成血糖急剧上升又下降,以致精神更加不济,影响情绪的平稳。

坏情绪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1、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也是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影响的系统之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感到焦虑紧张就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

2、呼吸系统

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条件反射性的咽部不适感或剧烈咳嗽的反应。还有可能出现神经精神性哮喘、喉头痉挛、胸闷、膈肌痉挛等。

3、神经系统

情绪激动、紧张等刺激可能诱发癫痫、精神障碍、脑血管破裂、脑梗塞等疾病。

慢性的不良情绪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以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4、心血管系统

生气、激动、压力过大等情绪都可能会造成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造成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发生心律失常、血管收缩(造成心肌缺血,胸闷、胸痛)、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心梗)等。

怎样消除坏情绪

1、目标转移法

如果你是因为某件事或者是某个人而感到心情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就不要强迫自己了。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放松心情,做一些打发时间同时不会耗费你脑力的事情,不妨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只有在你的心情得到缓解和放松以后,你才能够有精力去做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情。

2、控制情绪,换位思考

不懂得控制情绪,就会被情绪所控制。因此,把“冷静”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做自己的情绪专家,学会包容、理解和关爱。只有这样,当遇到矛盾是,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3、心理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之分。心情不佳是,如果对自己采取消极暗示,只会“雪上加霜”,更加烦躁。这时候,应该对自己采取积极暗示,告诫自己是正常现象,乌云总会散尽,同时多回想一些以前经历过的美好情景和值得自豪的事情,就能够缓解心理压力。人们常说“阿Q精神胜利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13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