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化教育”打造完美人格
目前“双性化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该理论认为,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地发展,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
而“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格。这类人适应能力强,并能在各种情况下取得成功。
在这类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尤其是心理素质方面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如“静如淑女,动若英豪”,“绵里藏针,柔中有刚”等成语描述的完美人格一样,集男性与女性人格个性之长,从而形成孩子理想的心理性别角色。
如何培养孩子的“双性化”人格
首先,父母要经常查看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是否有性别认识偏差,并随时纠正,以免自己的语言传递给孩子消极的信息。比如,高中一年级开始学习立体几何,很多女孩甚至其父母就可能这样认为:女孩的空间想像能力差,学不好。因此父母就应该注意调动女孩学好立体几何的积极性,坚信她们一定能学好,这样,父母本人消除了对孩子性别的偏差,就为培养孩子“双性化”人格奠定了基础。
其次,要消除孩子自身存在的性别认识偏差。初中学生中,许多女孩受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影响,对理科学习(如数学和物理)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焦虑和畏难情绪。此时,父母应帮助女孩端正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学习态度,勇于去面对数学和物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强调数学和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她们知道这两科学习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升学和就业;还要帮助她们改进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她们在这两门学科上取得成功。
另外,父母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和同龄的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为男女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促进他(她)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双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顺其自然和避免走极端。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另外,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为“假小子”。这自然就不是“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在对孩子进行“双性化教育”过程中,有两点特别值得父母注意:一是要以孩子的性别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为主,然后再兼容异性个性中一些优秀的东西,这样有主有辅,孩子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性格优势,绝不能本末倒置。另一点是父母不必把人性格中许多品质截然对立起来。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9168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