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患者,女,58岁,于2003年4月7日因口腔粘膜起水疱,糜烂4月,全身起水疱,易破1月余,在当地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无家族病史。专科检查全身可见大小不等的燎浆水疱及糜烂面,部分结黄褐色痂,约蚕豆至核桃大小的疱壁松弛水疱,尼氏征阳性,皮损约占体表面积的80%,口腔内见多处糜烂面。实验室检查:WBC17.7×10 9 /L,N88%,L12%,ALT95.5U/L,TP44.3g/L,ALB25.8g/L,GLB18.6g/L,A/G1.38,BUN9.2mmol/L,GLU7.54mmol/L。血电解质正常,糜烂面取渗出液培养加药敏:海氏肠球菌生长,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万古霉素敏感。中医诊断:天疱疮(心火脾湿型);西医诊断:重症寻常型天疱疮。治疗:地塞米松15mg,静滴每日1次;左克0.4g静滴,每日1次;20%白蛋白50ml静滴,每周1次,ATP40mg,CoA100U,肌苷0.4g静滴,每日1次;补达秀1g口服,每日3次;中药拟“清热解毒,凉血清营,清脾除湿”法,方同例1,原方加生玳瑁10g,水煎,口服,每日1剂,每日3次服。另每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创面,并用本院自制的黄连膏外敷;环丙沙星0.2g加生理盐水口腔超声雾化每日2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大便潜血及血电解质变化,以及时调整用药。治疗3天后,仍有新水疱出现,地塞米松改用30mg,静滴,每日1次,维持5天未见新水疱出现,且原有皮损较前缩小,故地塞米松减为20mg,静滴,每日1次,观察1周仍无新水疱出现,地塞米松减为15mg,静滴,每日1次,在密切观察皮损变化情况下逐渐减少地塞米松用量,患者住院治疗32天,实验室检查正常,皮损消退,仅留有褐色色沉斑,出院时激素改用强的松30mg口服,每日1次,继续服用中药拟“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药同例1,连服20天以巩固疗效,不时门诊随诊,随访至今未复发。
本文地址: https://cnleya.com/read-17952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雅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乐雅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