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9)
    乏力身重:伴纳呆脘痞,苔腻脉濡者,为湿困;伴面色萎黄,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胀者,为脾虚夹湿。  乏力头晕:伴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者,为气血亏虚;伴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者,为肝肾亏虚。  乏力身黄:伴纳呆呕恶,腹胀或胁痛,苔黄腻者,为肝胆湿热。  
    besoo2020-1-13
    1530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8)
    半身汗出:是指病人仅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有汗,而另一侧则经常无汗,无汗侧为患侧,多由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风、痿病及截瘫等病人。  手足心汗,是指手足心出汗较多,多为脾胃有病或肝经郁热累及于脾,脾不主津,津
    besoo2020-1-13
    2070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7)
    汗出异常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出汗或无汗,是内科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津液的生成、敷布失常所致。通过分析汗出异常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和疾病的轻重等。临床时应了解汗量多少、汗的粘稠度、汗出时间、汗出部位及主
    besoo2020-1-13
    1480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6)
    胸痛伴发热咳嗽,咳则痛甚,为肺热络伤;胸痛伴咳吐脓血痰,为肺痈;胸部隐痛,咳嗽无力,多为肺气虚弱,余邪未尽的肺热病后期,也可见于肺痨;胸痛伴心悸,病在心;心胸卒然大痛,持续不解,面青肢冷,脉微细者,为心脉闭阻不通,特称“真心痛”以示危证。 
    besoo2020-1-13
    1450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5)
    (五)腹痛    腹痛是以腹部疼痛为痛苦的一种自觉症状,是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腹部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或腹部脏腑失于气血的温煦濡养,因虚而疼痛。临床时应结合腹痛的部位、疼痛性质、发作缓急、持续时间、伴发症状等进行分析。
    besoo2020-1-13
    2090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4)
    喘而痰嗽,为痰热或痰湿壅肺;喘而痰涌,喉中如拽锯,神昏厥逆者,为痰闭或肺失治节,百脉瘀阻的重症。;喘而以呼出为快,多病在肺;喘而以深吸为快,多病在肾;喘而夜甚不能平卧,伴咳泡沫痰者,多为水饮射肺;喘因情志诱发,多为肝郁犯肺。  (四)口渴 
    besoo2020-1-13
    1240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3)
    咳声响亮,为实证咳嗽;咳声低怯,为虚证咳嗽;咳声重浊,为风寒或痰浊咳嗽。  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寒内热即寒包火;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  干咳少痰,多属燥热或阴虚;咳而痰多,多属痰湿或虚寒。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
    besoo2020-1-13
    2180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2)
    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五心烦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和心烦,多为自觉发热,体温不一定升高,或时伴烘热感,多为阴虚发热或肝郁发热的表现。  (二)咳嗽    咳嗽是肺气急促上逆,
    besoo2020-1-13
    1610
  •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  症状是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表现,是组成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要素,要进行辨证识病,必须从症状人手进行分析判断。内科疾病症状学是研究和描述症状的基本病机,症状的临床特征所反应的病机差异性和与相关症状、体征、舌脉组合出现
    besoo2020-1-13
    1680
  • 心阳虚
    主证:除有心气虚的症状外,还出现畏寒肢冷,面色滞暗,心胸憋闷或作痛,舌质紫暗而胖嫩,脉弱。或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为心阳虚脱的危候。  辩证:多见久病体弱,暴病伤阳耗气,年老脏气衰弱,禀赋
    besoo2020-1-13
    3050
  • 脱肛的症状
    脱出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初期仅在便后有黏膜从肛内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随病情·发展,直肠各层组织均向下移位,直肠或部分乙状吉肠也脱出肛外,并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或平卧方能复位,甚至部分患者在咳嗽、行走等时也可脱出。  若因黏膜或直肠下移,
    besoo2020-1-13
    1850
  • 黄水疮的症状(2)
    2.大疱性脓疱疮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常继发于虫咬等瘙痒性皮肤病之后。  皮损为散在性大疱。初起为米粒至黄豆大水疱,迅速增大如蚕豆大或更大,周围红晕较轻,大疱内容物初起时呈淡黄色且清澈,后变混浊,脓疱开始紧张丰满,数日后松弛,疱内脓液
    besoo2020-1-13
    2000
  • 黄水疮的症状
    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的急性传染性脓疱性皮肤病。  本病以其破后渗流黄水,故名黄水疮,其次还有滴脓疮、天疱疮、火赤疮等名称。儿童多见,常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其特点是:皮损主要为浅在性
    besoo2020-1-13
    2100
  • 麻风的症状及治疗(4)
    (三)蝮蛇酒每次10—15ml,每天1—2次。  (四)苍耳草膏每次1匙,每天3次,开水冲服。  二、外治法    苦参汤洗涤溃疡处,并用狼毒制成糊剂,涂于患处,或用七三丹、红油膏外敷。腐脱新生后,改用生肌散、红油膏外敷;日久不愈合,污秽而
    besoo2020-1-13
    2210
  • 麻风的症状及治疗(3)
    (三)晚期以弥漫性浸润或结节为主,损害多遍及全身,或形成“狮面”,口唇肥厚,耳垂肿大,鼻梁陷塌,鼻中隔穿孔,眼部损害可致失明,全身毛发脱落,神经损害严重,可致面瘫,手足运动障碍,畸形,溃疡,损趾挛缩、变细,下肢水肿。淋巴结和各内脏器官受累较
    besoo2020-1-13
    2040
  • 麻风的症状及治疗(2)
    常规查菌阴性,麻风菌素晚期反应多为强阳性。  二、界线类偏结核样型原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分布广,不对称,皮损为班疹或斑块,境界清楚,色红或淡黄,部分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形成明显的环状,有鳞屑。皮损部感觉障碍明显。眉毛易脱,多数浅神经有损害
    besoo2020-1-13
    1440
  • 蛇串疮的症状与治疗方法(4)
    (三)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使疱液流出,以减轻疼痛。  [预防与调摄]    1.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注意休息。  2.忌食辛辣肥甘厚味。  [结语]    蛇串疮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其特点是水疱成簇,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
    besoo2020-1-13
    1770
  • 麻风的症状及治疗
    麻风  麻风又称大风、疠风,是因感受风邪疠毒而致肌肤麻木不仁的慢性传染病。《素问,长刺节沦》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坠,名曰大风。”《》》科正宗》云:“其患初起,麻木不仁,次发红斑,久则破烂,浮肿无脓,其症最恶。故曰,皮死麻木不仁,肉死刀
    besoo2020-1-13
    1790
  • 蛇串疮的症状与治疗方法(3)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等。若发于面部,加菊花以乎肝解毒,引药上行;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下;疼痛剧烈者,加川楝于、延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  (二)脾虚湿蕴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食少腹胀,门不渴,大便时溏;舌质淡,
    besoo2020-1-13
    2280
  • 失荣的症状与疗法(3)
    辨证分析:病患较久,正虚邪胜,痰凝气滞血瘀日甚,故肿块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隐隐作痛,肤色紫暗,肿块融合;痰郁化热,血肉腐败,故肿块溃烂;气血渐衰,形体失养,故形体消瘦;苔黄、脉数为痰瘀化热之象。  治法:益气养荣,疏肝散结。  方药:和营散
    besoo2020-1-13
    2040
乐雅养生网
乐雅养生网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美容养生,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朋友!